清北硕士挤破头,张雪峰称女生不漂亮不要报,读金融专业的人后悔了
进入投资市场和现实中一样,你没有投资实力,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靠山,没有资源,没有稀缺的价值,没人照着,要啥没啥。靠啥在别人身上赚钱呢?谁niao你?你赚的,都是别人亏的血汗钱!非常残酷!不摸透股市规律,投资股票基金,真的会死的很惨的!股市的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身上!
腾讯财经 ,作者肖望
一边是在高考录取、考研、就业时“卷上天”,一边则是金融业降薪潮的到来,如今,越来越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开始后悔。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 | 肖望
编辑 | 郭一非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没考上清华北大的,家里不是VIP(指有资源的大客户)的,建议不要学金融。”张蒙对作者感慨称。
6年前,张蒙以高出一本线70多分的好成绩,被一所211财经院校金融专业录取。2021年临近毕业时他发现,拿到好offer如同大海捞针,同学考研成功者也寥寥无几,最终大部分同学成为银行基层柜员或企业会计,“普通院校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没什么好出路,就业市场已经卷出天际。”
由于“高薪酬”、“金饭碗”的传统印象,一年又一年的报考热情中,金融专业被捧上神坛。金融、经管类专业成为高考状元最多选择的方向,录取分数线更是一骑绝尘。
又是一年高考志愿季,今年情况有点不一样。
“考研名嘴”张雪峰称“不建议报考新闻专业”招致争议,另一个张雪峰曾反复告诫不要报考的专业则是金融,“长得不漂亮的女生不要学金融”、“家里没资源的不要报金融”、“学金融改变命运已经不可能了”等言论引发广泛争议。
一边是在高考录取、考研、就业时“卷上天”,一边则是金融业降薪潮的到来,如今,越来越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开始后悔。
图片高考状元涌入金融专业
“读金融就是为了多挣钱。”雷明对作者毫不讳言。本科时,报考金融专业的他因分数不够被调剂到中文专业,于是发奋考上某211高校的金融专业硕士。
高薪无疑是报考金融专业的主要驱动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为11.4万元,而金融业中的货币金融服务业(主要是银行等)、资本市场服务业(主要是证券基金和投资公司等)和其他金融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分别为21.6万元、45.2万元和42.3万元。
在2014年一场演讲中,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提到,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他最好的学生、最想培养的学生都说,想去金融公司。
“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出了大问题。”施一公担忧道。
金融学子中,更多人难以拿到这样的高薪。
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院校共390余所,每年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在7万至7.5万人。
但金融行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低于这一供给。
据《新财富》统计,从2010年到2019年,银行、证券、公募/私募三大行业新增约118万人,大约每年新增13万个就业岗位。即便考虑退休带来额外10%的岗位需求,年新增岗位或也不超过15万个。
2023年3月,招聘机构猎聘一份报告指出,金融行业招聘市场整体供大于求,其人才紧缺指数在2022年2月一度达到0.55,这意味着行业人才供给是需求的近2倍,大多数毕业生无法进入金融行业。
图片学历卷上天,北大硕士担心简历通不过
人才供给严重过剩之下,卷学历成为必然。
上述猎聘报告数据显示,金融行业硕士学历占比达37.45%,远高于全行业13.89%的平均值。其中,211、985高校、常春藤名校毕业生占比高达67.28%。
多位受访人士提到,券商投行、银行总行等相对高薪体面的岗位,硕士研究生学历已是基本门槛,而最受青睐的投行、公募基金,甚至只录用“清北复交人”(指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研究生,不少金融机构还限制本科出身也是985高校。
大一的一场专业交流中,陈浩然了解到,想进入心仪的投行,“清北复交人”研究生毕业已成为基本要求。于是大二伊始,他就锁定北大金融专硕考研并潜心准备,好在结果令人欣慰。而他亲见一位冲刺北大光华的朋友考出410的高分(满分500),结果离进复试还差了30多名,由于金融专业考研高分集中,还几乎没有调剂别校的可能。
晋升为北大金融硕士后,陈浩然目前在一家头部券商实习,身边其他实习生几乎都是本硕清北人大,他的211本科院校相形见绌,“我可能是这一层楼里学历最低的了。”
尽管部门主管对他表现满意,但他担心自己的本科背景,简历过不了HR的初筛,准备同时向中腰部券商投递简历。
如今,做一名银行柜员也并不容易 。
“从海外藤校,到清华北大,你能想到的好学校我们都有。当个银行柜员而已,都已经卷成这样了吗?”上海某大行支行行长对作者吐槽道,而入职后,琐碎的工作和拉存款、卖保险任务下,又有大批员工排队离开。
图片花11万买实习名额,“潜规则”换转正?
头部券商如“三中一华”,校招阶段基本只从实习一年以上的毕业生中留用。有券商高管告诉作者,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要求下,金融机构提供的实习机会愈发稀缺,这导致一些实习机会成为利益寻租和“潜规则”的工具,乱象频出。
知名投行博主“大力如山”曾曝光过多次券商实习乱象。2022年5月,他曝光有研究所实习生冒充正式员工招聘实习生,帮助其完成实习工作,或打着正式员工的旗号“付费内推”。《中新经纬》也曾报道称,有学生花费超11万元获得某腰部券商的实习机会,但被安排在出电梯的小房间,类似访客室,连公司门都没进去。
一些学生还要被迫打“小黑工”,即没有工资、没有实习证明,以积累经验换取正式的实习机会。
“光实习成本就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了。”陈沪表示,身边去互联网实习的程序员同学,每个月补贴最高能有上万元。
曾经的愿景中,农门学子通过寒窗苦读,读名校金融专业拿到行业入场券,依靠行业红利实现阶层跃迁。张雪峰在一场直播中则直接表示,这样的情况在20年前还可以,如今几无可能。
张蒙介绍,身边有在研究所实习的朋友天天加班到凌晨,实习期间每个月仅有1500元外加餐补,转正后基本工资也不过1万出头,在行业降薪背景下,最终能拿到多少年终绩效还是谜,行业中仅有为数不多的头部券商能给应届毕业生开出3万多元的月薪。
张蒙也举例称,身边有个别同学进入券商营业部工作,但属于“带资进组”,要求开户资产不低于240万元才能转正,这对普通家庭来讲令人望而却步。
图片月薪降1万,读金融不香了
金融专业持续内卷,而行业需求却在萎缩。
10年前金融硕士毕业的雷明告诉作者,当年同级200多名同学大部分毕业后进入银行业,仅有3人进入券商研究所,还有个别同学成为公募基金销售。此外,当时房地产公司的财务岗和融资岗、信托公司开出的工资都很高,而且恰逢新三板市场扩容,一些券商投行团队也在扩招。
但时过境迁,当下多家房地产公司深陷债务危机,大量员工奖金取消或被裁员,信托公司受到牵连,同时通道业务大幅压缩。《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行业高管说法称, 2022年全行业员工数可能跌破两万人关口,净减少超千人。
雷明介绍,今年不少券商没有开放招聘,实习很久却没有留用机会,银行业也在金融科技的影响下,网点加快撤销,对毕业生的容纳能力大幅下降。
行业利润下降,叠加中纪委“破除金融精英论”、整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要求,金融业的高薪预期开始扭转,券商已率先降薪。
另有某券商研究部门人士告诉作者,2022年部门给公司赚的利润更多的情况下,中后台到手的奖金却更少了,而且部门收入主要靠渠道佣金,今年佣金费率减半,可以预见薪酬还会进一步下调。
图片
部分金融机构2022年人均薪酬及变化,作者据wind统计制图。金融机构高管及员工薪酬差异巨大,人均薪酬仅供参考
行业降薪,对金融学子无疑也是一大打击。
“金融人才还能算高端人才吗?”陈沪满腹疑惑,有同学进入一家在杭州的券商研究所,月薪仅1万出头,虽然身边已有不少同学转行去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运营,但在金融专业已投入6年精力,“如今骑虎难下,不太愿意转行。”
“金融行业常说,人多的地方不能去,而且行业周期性特别明显。”李伟庆对作者感慨称,一些学生只看到当下金融业特别赚钱,但读了四年甚至六七年书之后,金融行业的景气度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职业生涯里有太多未知数,要着眼长远,给自己留下专业选择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