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会消失的职业”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
被主持人问及给高考生推荐和“避雷”的专业时,他给出了让人有些惊讶的答案:“有些专业以后会没落,比如说会计、金融啦,你再去读金融那就是华尔街的农民工。”
公认的就业前景广、在大学里挤破头的金融专业,怎么突然成了丁磊眼中“要消失的行业”?
网友们对此观点不一,有人认为下这种判断“过于武断”:“金融是不可能没落的,看这几年国内新开了多少家民营券商就知道了”。
但也有人同意:“现在学金融的太多了,如果学的不够‘专’不够拔尖,确实是在就业的时候找不到一席之地的。”
金融行业真的衰微了吗?哪些核心技能和年薪百万的“神仙岗位”值得我们注意?
其中,传统金融行业更是“重灾区”:
但仅仅因此判断“金融行业已经衰微”,显然还为时太早。
按照行业划分,金融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板块:银行、保险和证券。
而与传统金融的模式相比,如今三大板块中各个规模的公司,其实都在有意识地响应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转型并稳步拓展自己的发展边界,比如越来越热的“互联网金融”。
一项报告显示,近三年金融行业技术岗位的需求最大且在持续攀升,而传统的核心职位如销售等则在减少。
而提供决策支持方面的工作则更像是公司的“大脑”,通过不断的开会沟通和数据分析,给公司大大小小的决策提供支持和方案上的建议。
而与做传统业务的金融从业者相比,技术类的岗位也常常会开出更加诱人的薪资待遇。
举例来说,在“基础级别”的金融交易员外,还有一种“小众且高端”的投资交易工作:量化投资。
这类岗位往往会在招聘过程中“点名”要数学、统计、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高精尖人才,日常工作就是将各种数学模型和投资交易相结合,提高收益率。
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这些“高端”金融技术岗位的年薪基本都可以轻松超过100万。
具体来看,不同金融板块中,涉及到的日常数据处理和分析也各有不同。
二是基金数据分析,指对收益率、波动率等数据的研究和归因分析,又称“基金中的基金”(FOF)。
而张同学的简历也受到了两位资深业内人士的认可:满满的项目经历,清晰地罗列了自己擅长使用的STATA、Python等软件和编程语言。
然而,想要拿到金融行业的数据分析高薪岗位,可不只学会如何使用软件这么简单。
如果说熟练使用SQL、STATA等工具是完成数据分析相关工作的直接抓手,那么数据类岗位的核心能力,其实体现在数据思维的体悟和运用上,且在应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历的细节来获得HR的关注。
仍以张同学的简历为例,两位前辈都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校园经历这一部分的撰写“稍欠火候”:作为秘书长监督日常运作,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有什么数据可以证明?作为学生助理运营公众号,涨粉多少?
“他反而学数据应用的,没有把这个给写在这个简历里。”
也许有人会觉得:情商只是说出来好听罢了!不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油嘴滑舌嘛。
但实际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高情商处事方式是极度考验一个人的思维逻辑和应对策略的。
尤其在职场环境下,高情商的人往往阅历更加丰富,了解更多的人和情况,清楚不同场合如何应对才最得体。
细细想来,这个过程其实也和金融行业的数据分析有共同之处:广泛了解各类情景,再分析其中逻辑指导未来的行为,“情商其实也是一个大数据”。
有趣的是,虽然在绝大多数问题上观点一致,两位老师却在学历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想要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到底有没有必要读研?
他们所持的看法,也恰巧与目前社会上的“两大派别”一一对应。
“如果他真的对量化分析、量化投资热爱的话,我倒建议他先不要急于走向社会,去读个研,因为投资机构的这种研究岗位,像研究生学历都已经是标配,甚至是最低配置了,有些岗位还会招博士生。”
换言之,想要提高自己在行业中的“身价”,读研是一笔很值得的投入;尤其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卷”的今天,研究生学历甚至在逐渐成为一个“基本门槛”,成为了横亘在求职者面前的一面大山。
“高学历只是一个外衣。再说了,如果你连端茶倒水都干不好,还跟我提什么研究生,对不对?”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职场剧《平凡的荣耀》中的孙弈秋: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菜鸟,误打误撞进了著名投资公司,历经真实职场中的万般打击、鄙视和挫折,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获得了认可。
当然,生活不是电视剧,孙弈秋在现实职场中也可能“活不到第二集”——
一项报告显示,金融数据分析超过70%的岗位明确要求本科及以上人才,且对于市场及业务知识和计算机基础技能都有着硬性要求。
实际上,就连电视剧中已经受到认可的孙弈秋,都为了职业发展去考了成人本科,还是投资学和项目管理的双学位。
或许只能说,工作经验是很多岗位的“硬通货”,但学历确实也在成为不可取代的“通行证”。“读研派”和“社会大学派”,终究无法孤立地存在。
写在最后
回过头来再看“金融行业会没落”这种观点时,我们也许会发现不同的角度:
无论是一个行业、一个岗位、还是一个求职者,都不该被一种刻板印象所限定和束缚。
传统金融行业也许不再蓬勃发展,但与大数据互联网相联系的新模式正在成为新的风口;
格子间里按部就班的交易员也许在逐渐消失,但掌握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会形成新的朝气蓬勃的团队;
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也许稍显稚嫩,但不断的实践磨练和知识学习一定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职场竞争力。
各个行业和整个职场都在变化的今天,想要做屹立不倒的“常胜将军”,唯有保持开放、不断调整和适应自己。
正如刘冠吾老师崇拜的李小龙所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用户数量超过6.45亿
搭上高通的“顺风车”?iPhone 13采用X60基带芯片,或支持卫星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