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跳槽换岗苟着…四位投行人的真实现状

面对行业转向周期性低谷现状,身在投行的“打工人”如何应对?作出了哪些选择?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4位业内人士,与他们聊了聊他们的投行职业生涯、工作现状,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

此4人之中,有早早嗅到变化而果断转行的投行新人,有在头部券商干了数年顺应时势在公司内部转岗再从头学起的“六年级生”,有毅然选择离职Gap的小镇做题家,还有因对未来迷茫而选择暂且“苟着”的中小券商保荐代表人。

对于每一位投行人来说,注册制实施后的五年都是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年,夜以继日地加班与出差是常态,工作与生活无边界是常态,努力就能大概率获得正反馈也是一种常态。而当行业转冷,他们也开始意识到,如果存在所谓“投行光环”的话,这份光环不仅来自投行人自身的努力,也来自时代红利与周期。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说不定过几年行业又会恢复活力。只要不虚度,行业向好,机会来临会更容易抓住。”曾经的投行人小宗向券商中国记者说。

小赵:换工作后,我可以五点下班了

我是一名95后,本科院校是211,硕士毕业于全球QS排名(世界大学排名)前50。今年2月,我从沪上某券商投行承做岗主动离职,距离入职刚好两年时间。如果算上实习时间,我已经在投行工作三年了。

当初进这家券商挺不容易的。2021年秋招仅录取30人,但光进入面试环节的就有400人,最终我成为1/30。入职后,我接触了4个IPO项目。离职时,一个已上市,一个撤回,另外两个改道北交所排队中。

选择投行,是想把这份工作当跳板,积累三年经验,但没想到会离开这么早。压倒我的稻草是身体日益积累的压力,也是对市场的预判。

在外界看来,投行从业者鲜衣怒马,高薪常常惹人侧目。但这并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当工作量和薪酬严重不匹配时。

我们团队在整个部门称得上是中流砥柱,但人员配备并不充足。一年中,绝大多数时候下班都在晚上十点后,有一阵连续一周干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八点再上班。我主要跟踪的一个项目属于经销性质,项目核查量非常大,但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同事负责。那时候,每天都是夜以继日地加班,但也做不完,当时感觉生活全被工作包围了。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内卷就日趋疯狂,对项目的合规质量、业务质量的要求在持续提升,但市场环境持续变化,企业上市可能性日益模糊,很多辛苦做的工作最后打了“水漂”。对于投行人而言,做成一个项目会带来巨大成就感,而我对职业认识的落差正在拉大。2023年年末时,我萌生了辞职念头。

于是,我通过内推方式联系到现东家。尽管按照原节奏,我上年参与的一个项目成功上市,有望在下半年获得不菲奖金,但我没有犹豫。当前,我在一家私募做股权投资,主要是从IPO角度发掘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和此前工作内容有衔接。从待遇看,底薪大幅下调,总薪酬约下滑10%。但生活有了很大改观,每天五点就可以下班了,比较舒服。

我的离开,可能胜在勇气,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工作状态已经极度消耗健康。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后续行业才进入裁员降薪阶段。不过,对于年轻人,我仍然觉得投行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行业。尤其是对于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规划,或者愿意以前期的辛苦来获取项目经验的人来说,投行工作带来的成长性不可估量。我能成功跳槽,也与我在投行积累的资源和产业理解有关。并且,虽然当前薪酬有所下滑,但相对来说,仍旧是年轻人可以进行原始财富积累的职业。

阿信:投行六年级生,转岗后回到一年级

我运气比较好,入行不久就赶上了科创板、注册制的“红利”。2018年刚工作的时候,A股上市公司也就3000多家,而现在有5000多家。也就是说,目前A股市场近一半的公司都是在这短短六年时间里上市的。过去几年,投行业务量一直处于爆发的状态。

之所以选择投行,一是学历能够达到门槛,二是当时同学们普遍认为投行是个高大上的工作,还挺有面子的,就去努力尝试了。实际上,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还是比较迷茫无知的,我也是摸索了一两年后,才真正理解这份工作。

其实2018年,国内IPO市场整体也非常艰难,当年IPO一共也才100家左右。而且当时IPO审核也要落实监管责任,常有五过一或者六过一的情况,大部分项目都在上会过程中被否决了。2019年以后,随着科创板注册制发展,市场逐步走向常态化发行,每周都会有项目审核、发行上市,实现了整个IPO退出渠道的畅通。

特别是到了2020年之后,为了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加直接融资比重,IPO业务量爆发。那几年,我们工作节奏很紧张,项目数量特别多。最忙的时候,可以说全年我们组基本上每个人同时经手的IPO项目都在3~4个以上,也没有周末的概念,就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

我最终在近期选择转岗,其实是顺应2024年整个投行生态的变化。今年初以来,从整个项目的执行、公司内部流程再到整个市场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项目执行难度高了很多。许多较为优质的企业过去或许能上主板,但现在甚至去新三板挂牌都困难,一些已经在会的企业也纷纷撤回了材料。找一个好项目不容易,申报一个好项目更不容易,一个项目要做到过会更加不容易。

二是头部券商的质控内核要求日趋严苛,让许多项目无以为继,比如资金流水核查、经销商穿透核查、股东穿透核查等。核查存疑事项,还需要进一步展开延伸核查并获取支持底稿,这导致实际工作量相当繁重。未来或许有必要通过AI来替代50%以上的投行工作量,才能有一些转机。

我转岗的岗位跟债券销售相关,总体还比较满意。虽然工作期间强度还比较高,但节奏较投行相对轻松,加班比以前少。小小的烦恼在于,新部门对我而言是个全新的赛道,许多基础知识还要从头学起,日常还要参加公司安排的培训,以及学习债券相关知识。这感受就像是,六年级的毕业生因为换了学校,又要从一年级重新开始学起。

小宗:我,小镇做题家,选择离职Gap

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小县城,本硕均毕业于985院校。前不久,刚从一家中型投行离职。从业4年,我经历了2020年—2022年的行业爆发期,也见证了市场在2023年以后逐渐走向低谷。

投行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一段工作经历。其实在学生阶段,有能力给出职业分析、指导的家庭是少数,很多学生对具体职业内容、好坏的判断都是由市场决定的。过往多年,投行都是商科类学子的理想求职去处之一。在商科毕业生的求职鄙视链中,金融买方好于卖方,投行、行研优于四大(安永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平行选择可能是大厂的财务、投资岗位,最后才是普通企业的财务岗等。虽然公务员、事业单位也被认为是好选择,但在求职市场好的时候,大家不会太关注。

2020年,恰好是投行的大年,我得以入行。对于一个小镇做题家来说,这算得上一个顶级选择了。通常情形下,大家会选择在投行打拼几年,出项目后升级成为有一定权力的基层小领导,继续带领团队打拼,这是路径一。路径二是出项目后跳槽到买方,如投资、战投、企业等;路径三是出项目后,拿着几年攒下的辛苦钱,作为原始资本积累,再找个普通岗位开始平淡生活。

不过,当下市场环境下,上述三条路径都不太成立了。大概率你原地不动,做着最基层重复性的内容,牺牲自己的成长性,但伴随的是待遇的恶化。与此同时,可以理解但越来越难以接受的加班强度会让人质疑选择。因为从结果导向看,加班变成内耗型无效加班,效益为零甚至负。

所以,我的离职并不是一个时点的冲动选择,而是考量诸多因素后作出的。目前,我处于Gap(一种按下暂停键,做想做的事情的生活方式)中。这段空窗期,我只想慢下来享受生活,并考考金融相关证书。过往几年的经验表明,按照既定的规划路线严丝合缝地走对了每一步,结果也不一定好。所以未来,只要是感兴趣的、双方合适的,有前景并且自己觉得感兴趣的岗位,我大概都愿意去尝试一下。

对于金融行业,我仍然持正面态度。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无论是自然周期,或者政策周期,抑或时代周期,说不定过几年行业又会恢复活力。非资源型投行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力,这会是往后职业生涯的底层财富。只要不虚度,行业向好,机会来临会更容易抓住。

所谓“得意时多做事、失意时多读书”。自去年以来,上至国家,下至行业,政策频频,行业变化颇多,这些都需要每一个从业者去认真思考、理解。当以行业视角逻辑无法自洽时,我想不妨将眼光抬高一点,试着将自己的知识与视野打开一点,尝试关注下国际形势、国家发展。从宏观层面参照过去,会发现每个个体的绝对收益在提升。

人生,关键的还是自我成长吧。我觉得卷王们也需要对自己好一点。努力虽然很重要,但是努力之外的命运、选择、机会、运气等,才是决定性的。

方方:兄弟们,努力“苟住”

我本硕均毕业于211院校,2016年进入中小券商投行,一直从事股权业务承做,2021年通过考试注册保代。算起来,我已经进入行业8年了。

坦白讲,刚工作时选择投行,是幻想期待年薪百万的精英生活。面试时,领导直言不讳地指出“投行不适合女生”。当时对此观点很不服气,暗暗觉得自己没问题。工作初期,碰到出差会激动,以为是一个公费旅游的机会。但时间长了,发现这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奢望。

大多数项目都在工业园区、小县城郊区。并且一个项目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几乎天天泡在项目现场。这让我开始怀疑职业意义,父母希望我从事的是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而不是在项目上灰头土脸。

虽然在外界眼中,投行往往自带光环。但中小券商真的很民工、很底层,出差是高铁二等座,住宿是快捷酒店甚至工厂宿舍。项目上一天工作超12个小时,薪资换算成时薪,比市场同类岗位要低得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很难坚持长期干投行。

其实,一直趴在项目现场写材料很无趣。每当我开始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刚报班就会被项目打断。出差、加班、长期趴项目现场,工作和生活没办法做好切割,好像我的人生拼图被工作填满。偶尔得闲,都不知道可以做点什么,朋友圈变成了网友圈。

最大的打击来自付出并不等于就有回报。投行很残酷,唯结果论,底稿做得再扎实、材料写得再好,项目出不来就是出不来。尤其是在经历了注册制带来的辉煌后,当下可以说是一个艰难时刻。

入职后,很努力地考取了保荐代表人证书,但目前整个市场保代人数已经饱和。面对趋严的审核压力,保代不再是金牌,反而成了风险的代名词。另一方面,业绩考核压力日益加强。虽然说目前IPO保荐项目申报困难,但公司不养闲人,加之行业裁员不断,多重压力下,根本闲不下来或者说不敢闲,仍在努力拓展新三板并购重组之类业务。

其实,投行经验的适用范围并不是很宽。做投行的法律业务、财务知识看似都懂,各行各业也接触很多,但和相关行业的业内人士比,仍是皮毛。如果离开能做什么呢?所以暂时不想也没足够的能力离开这个行业。

监管趋严,行业重新洗牌,对我们从业人员,尤其保代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经历了行业红利期,大家也没有想到2024年会迎接风雨,目前身边多数同事仍希望先“苟住”。在我看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相信投行也会有新的赋能。在当下的低谷期,兄弟们努力“苟住”吧。

THE END
0.投行部门岗位职责投行部门工作内容猎聘为您提供投行部门岗位职责信息,包含投行部门工作内容、投行部门岗位要求、更有企业发布相关投行部门工作职责与工作岗位可供参考,了解更多投行部门工作内容,就上猎聘!jvzquC41yy}/nrjrkp4dqv4iy1zpwnpid{ngw4
1.投行分析师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是做什么的)3、有创新药/医疗器械领域投资机构、投行实习经验,或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及知名咨询公司战略咨询项目实习经验者优先; 4、对投资工作充满热情,抗压能力强,擅长案头工作,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更新于 2025-09-26 更多 医药投行分析师岗位职责来自上海兴知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jvzquC41yy}/lxgwk0ipo8lcpi}fk8yqwzooiojpzkyik8
2.投行投资经理岗位职责投行投资经理工作内容猎聘为您提供投行投资经理岗位职责信息,包含投行投资经理工作内容、投行投资经理岗位要求、更有企业发布相关投行投资经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岗位可供参考,了解更多投行投资经理工作内容,就上猎聘!jvzquC41yy}/nrjrkp4dqv4iy1zyvƒon{4=r1
3.《闪闪发光的你》第二季:比真人秀更沉浸,比行业剧更真实(闪闪发光观众通过实习生们的工作成长线可以清晰地看到投行工作是如何层层递进的,也得以了解投行人需要具备的素质。快速切入实际工作状态,将行业工作内容进行细致而扎实地拆解,节目组将一个行业的底层逻辑做了全面且深入地呈现和分析。2、横向连接:投行工作串联各个行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前文冷眼提到,投行是一个适合综艺呈现的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6;:3;791
4.听说投行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是真的吗?如果是,投行员工是如何坚持其他业务线工作内容见表,在此不一一展开。 二、投行工作累在哪里? 1、长时间出差 不管是做股权、债券还是并购重组业务,投行人士都不是坐在自己办公室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的,很多时间都要去客户现场。 服务一个主板IPO企业,一般周期在2-3年,在这期间你要经常去客户现场出差,跨省跨市实属常见,坐飞机坐到你想吐,jvzquC41yy}/7;hx0eun1jwvkerf1JPJ\4]UYYM
5.走进投行,深入了解投行的工作岗位大家介绍了投行的前台(front office)业务,也就是为公司赚取直接效益和客户打交道的部门。这次给大家简单聊聊投行中台业务,也就是传说中的middle office. 中台业务,顾名思义,是承接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的桥梁。一方面为前台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可以让他们心无旁骛地为公司赚取利润,另一方面则是监测前台业务流程,降低各类风jvzq<84ycr4dhj3ihgjv0lto1pkxu8hctgks1wucige23?7a469:27xjvor@hxwo?ridhj
6.优秀毕业生李佩欣:入职亚投行践行中国梦李佩欣:2020年6月取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硕士和马里兰大学公共管理硕士,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进入联合国人居署总部实习,2021年2月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录用,正式入职亚投行战略政策和预算局,担任预算助理,负责预算管理、成本分析等工作。在校期间获得一等奖学金,珠江人寿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治理jvzquC41yy}/imzhu0kew7hp1ktgq86328568?8:0jzn
7.投行,为什么让人又爱又恨银行新浪财经再看实习时间,如果实习时间很短,而且工作内容基本上就是打杂,统计数据、复印资料之类,也会忽略,另外实习的公司在同行业中排在中下游也不考虑,靠后的中介机构的项目普遍较差,执行的起来更松,风险大。 最后就是看各位同学的证书了,投行在筛选应届生时主要关注就是两个证书,CPA、法律执业。相对来说CPA比法律比重要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531;6531fud/rr|mhtiy@975;>70|mvon
8.商学院举办“研职讲堂”之毕业校友工作感悟分享会薛书平结合其在民生证券的工作经历,从工作状态、生活开销、培训晋升、福利待遇四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投行的工作现状,指出投行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的特点,并分享了其参与IPO项目的经历和收获。孙凯迪详细介绍了其毕业后在国家开发银行的工作经历,并分享了所在工作岗位的工作节奏和培训发展情况,建议同学们在工作之余要做到经济独jvzquC41zktxgw3yj0yew7jfw0io1rshq1712?457;;50qyo
9.法学院成功举办“心的起点——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活动目前供职于中共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刘涵详细阐述了公务员工作的相关内容。他尤为强调公文写作及人际交往的能力,此外,适时转变视角,转换思维方式也尤为重要。就职于投行的岳苏萌补充道,拓宽视野,实践尝试,更有利于就业选择多样化,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之路。除此之外,介绍投行工作之余,她还说,优秀的时间和jvzquC41pg}t0lzrn0kew7hp1ktgq86238538><4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