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权威职业资格目录在缩短
12月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目录》),总共包含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项(准入类33项,水平评价类26项),技能人员13项。职业资格总量比2017年目录减少68项,压减比例达49%。
用通俗的话来说,官方发布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水平评价证书将大幅减少。例如,“出入境检疫处理人员资格”“乡村兽医资格”“注册石油天然气工程师”“注册冶金工程师”等不再有官方发布的资格证书了,从业人员按行业技术要求即可开展工作。
国家压缩职业资格目录,既是为了降低就业求职门槛,也是为了提高证书含金量。
人社部明确,《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目录》之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
不在《目录》中的“证书”在敛财
国家《目录》中认定的职业资格确实是部分行业的“敲门砖”。例如,“教师资格”“法律职业资格”“注册会计师”等都是准入类职业资格,从业者必须获得对应的资格证书,才能入职。可在很多宣称“考证通过后,收入翻番”的培训班中,它们所称的证书压根不在《目录》中。
“心理咨询师资质”“心理咨询师证”是典型案例之一。早在2017年,国家就取消了国家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可目前仍有不少培训机构用自己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来误导学员。
每个数年,《目录》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有些证书已经退出市场,却被培训机构用来揽客。
此外,还有些培训机构虚构证书或虚称证书“含金量”。
记者查看该机构给出的证书样张发现,所谓“国字头”证书的全称为“中国旧货业协会二手奢侈品工作委员会鉴定能力认证证书”,该行业协会并不属于《目录》中列明的职业资格实施单位。也就是说,这一证书由行业协会发布,与通常理解的由国家部委发布的“国字头”证书没有任何关系。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要求,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证书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中华”、“国家”、“全国”、“职业资格”或“人员资格”等字样和国徽标志。
编辑:奚宇轩
资料:上观新闻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