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珊为亚达伯拉象龟做体检
一条关于给鹦鹉输液的短视频在抖音上走红,收获了64万的点赞。网友在视频下面热议——“第一次看到鸟输液”“医生是怎么找到血管的”“这届兽医好强,这样都能打上针”……这条视频的发布者是“兽医三三”,本名陈钰珊,昆明亚马森动物医院的一名异宠医生。日前,记者采访了她,她的诊疗故事让人大开眼界,原来宠物医生的患者那么特别呀!
病患不止猫犬
“我平时接诊的宠物不仅有猫犬,还有鹦鹉、乌龟、兔子、鱼……”陈钰珊介绍着自己工作的日常,声音中透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给鹦鹉输液、给乌龟修复龟甲、帮瘫痪的兔子修轮椅、给鱼做针灸、帮蜥蜴做超声波检查……这就是她工作的日常。她介绍,人们认为兔子、鹦鹉、乌龟、寄居蟹等是不同于猫犬的小众宠物,所以一般称它们为“异宠”。不同于猫犬的治疗,异宠的治疗往往要更精细化,要求专科医生具备丰富的治疗经验。
陈钰珊举例说,做手术时用的工具不同——给猫犬做手术,是用手术刀切开皮肤;给乌龟做手术,要用电锯把龟甲锯开。采血的方式不同——猫犬是通过前肢采血,水豚是从牙龈、兔子是从耳朵、蜥蜴是从尾巴采血。“医生要根据宠物不同的形态、个头大小和种类,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性,来合理调整治疗方式。”对于陈钰珊来说,每次治疗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给豚鼠做小鞋子
来找陈钰珊看病的病患特别多,有蜥蜴、鹦鹉、兔子、乌龟……陈钰珊讲述自己接诊过的宠物时滔滔不绝。她将诊疗记录存档整理好,不断复盘、调整,找到适合不同类型宠物的诊疗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接诊中,一位老奶奶养的豚鼠给陈钰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小家伙患了足底炎,这种病常见于被安置在潮湿的金属笼里的豚鼠身上,因感染真菌,它们的足底会掉不少毛。根据以前的诊疗经验,陈钰珊迅速找到了这只豚鼠的病因,帮它清洁脚底、擦药治疗。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绷带做成小鞋子,给豚鼠穿上,方便它活动和换药。后来,老奶奶为感谢她,每逢端午节都会送给她一瓶自己亲手做的蟹黄酱。这让她想起了和外婆相处的快乐时光,蟹黄酱承载着她对家乡的思念。
加班是日常
从毕业到进入异宠医生这一行,陈钰珊已经干了8年。陈钰珊选择这份职业,与她在爷爷奶奶的农场里度过童年时光有关,小动物给她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动物不能帮助自己,那么我一定要去帮助它们。看到生病的动物康复,我会发自内心地开心,那种喜悦真是难以言喻。”
陈钰珊的工作时间是早上9时到晚上9时,早上办理住院手续,下午做手术,晚上还有急诊。异宠医生本身就少,很多操作她又不放心交给新手做,“之前遇到过一只肠梗阻的兔子,做了胃切开手术后它状态一直不太好,我们守了一夜,一直持续监测和调整用药。作为一名异宠医生,很多工作日的晚上是在加班中度过的。”
择一业终一生
成为一名合格的异宠医生的基本门槛,是持有国家职业兽医资格证。跨过基本门槛后,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积攒知识并加以操练,才能使技术更加精湛。自费参加培训、进修,是异宠医生职业提升的主要方式。
“传统观念中,兽医主要面向猪、牛、羊等,在校时的学习内容也主要与这些动物有关。但随着养宠观念的改变,宠物类型增多,异宠医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会更趋于专科性,如外科、骨科、内科、牙科、心脏科,专业性也会越来越强。”陈钰珊说。
“在国内,异宠专科医院多数分布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基本没有,异宠就医仍存在‘难’和‘贵’的现象。要想改善这一局面,不仅要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更要宠物主改变观念——从‘上网搜症状随便买点药喂喂’到‘愿意找医院做个化验’,再到‘配合医生的建议正确治疗及时沟通’,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对于这份职业的未来发展,陈钰珊有着更多的期待。
“秉着自己的初心,继续努力。多数人是真正热爱并且自己也饲养异宠才选择去成为一个异宠医生,如果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帮自家的‘小朋友’看病。”这是陈钰珊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一句话。她将坚守爱好,将此做成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