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证的,含金量很高,内容丰富,用途广泛,考得健康管理师证书后你的职场之路将会更顺畅。
中国心理协会是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来主管的全国一级协会。在全国社会组织信用公示平台上搜索“心理”,第一个就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心理学领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直都是心理学行业的引领者,协会的专家领导都是全国心理行业的天花板。
2025年心理咨询师考试一共有三场,分别于3月29日、7月26日、12月27日上午9:30至11:30举行。
报名入口:心理咨询师考试不支持个人报考,考生需通过培训机构进行报名,并在机构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
报名流程步骤:联系机构 → 官网报名→ 培训学习 →参加综合考试 → 查询成绩 → 获取证书。
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2、年满18周岁;
3、考生资质须符合以下报考条件之一:
(1)大专及以上学历;
(2)心理学、医学、教育学初级以上职称;
培训和考试内容
1、基础知识:
(1)基础心理学
(2)发展心理学
(3)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4)咨询心理学
2、操作技能:
(1)心理测验技能
(2)心理评估技能
(3)心理咨询技能
3、职业伦理:
(1)心理咨询职业伦理
4、心理咨询和评估:
(1)心理评估流程和技巧
(2)心理评估量表的使用
(3)心理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考试形式
考试时长、形式:线上机考,2小时
考试内容:综合考试和论文
合格标准:100分满分,60分合格(总成绩=综合考试分×70%+论文分×30% )
【综合考试题型题量】
论文答辩:在综合考试结束后 7 日内,考生需要提交论文,字数不低于2000字。论文实行百分制,满分 100 分,60 分为论文合格线。
考试总成绩=综合考试分×70%+论文分×30%,总成绩 60 分以上为培训合格。
说明:综合考试和论文需同时达到 60 分以上。
考试考务管理
(1)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项目部规划及组织管理。
(2)缺考或考试未合格,自首次考试之日起1年内可进行补考,超过一年需重新考核;补考需缴纳补考费。
经考核合格,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颁发《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培训》证书。证书统一编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项目运营官网提供查询。此证书表明持证人已经通过相关课程的培训考核,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可作为能力评价、考核、聘用和任职的参考。
行业政策
01 国家政策助力心理行业飞速发展
02 22部委印发的意见通知:要求配备心理咨询师
22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是我国首个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指导性意见。
1. 司法系统按照国家司法部的规定,监狱、劳教、临时羁押场所均要配备心理矫正师。
2. 公安系统拘留所、戒毒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员等要配备心理咨询师。
3. 民政系统 3000 人以上的社区要配备心理咨询师,盲流遣送站单位也配备心理咨询师。
4. 妇联系统家庭问题除了经济、法律、道德、子女以外,更多的是心理问题需要配备心理咨询师。
5. 党、政、工、青这些与人有关的单位,更需要心理咨询师。
6. 社区: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基层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配备心理辅导人员。
03 重视中小学生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疾控发布重要文件,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工作指明方向。文件设定了一系列明确目标:到规定时间,要确保80%的中小学校都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为学生心理健康筑牢校园防线;推动50%的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家长对孩子心理问题的认知与应对能力。
在医疗方面,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需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精神(心理)门诊,为孩子提供专业医疗支持。同时,各地市要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方便孩子随时寻求帮助。此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0%,让更多孩子和家庭重视心理健康。
通知强调,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对所有辅导员每3年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支持辅导员攻读心理学相关专业第二专业硕士学位,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级教研机构要配备心理教研员。
04 明确要求村、社区、中小学校强制配备心理咨询师,党政机关100%配备心理咨询室。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明确下发通知:增加心理咨询师职位,明确要求村、社区、中小学校强制配备心理咨询师,党政机关100%配备心理咨询室。
国家卫健委发《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1156号(医疗卫生类094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指出,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将心理健康纳入社区日常服务;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体系化建设;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