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专业技能真题docx

认证主体:龚**(实名认证)

IP属地:贵州

下载本文档

201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专业技能真题一、技能选择题案例一: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第一次咨询的谈话片段:求助者:刘老师您好,我在网上听过您的课,所以专门找您做咨询。心理咨询师:你好,听过我咨询师的课?那你应该了解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吧?根据职业要求,对于在网上听过课的学生,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

)。

A.认定属于双重关系而转介

B.别人找自己不好拒绝可以咨询

C.认为属于双重关系而婉拒

D.认定不属于双重关系可以咨询

√求助者:了解一些吧,我也考咨询师证了,其实我就是带着问题去学的。心理咨询师: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很多年了,对常见的心理问题还有些经验,擅长做恋爱婚姻及情感类的咨询,相信我可以很好地帮助你。不知道你今天来需要得到哪些帮助?(1).咨询师在开场白中的介绍,可能(

)。

A.是实事求是的介绍了自己

B.目的是增加自己的权威性

C.让求助者产生标榜自己的误会

D.使求助者了解咨询师的背景

√(2).咨询师“相信我可以很好地帮助你”的话,可能(

)。

A.增加了求助者的信心

B.使求助者产生依赖

C.减少了求助者的顾虑

D.使求助者产生顺从求助者:我觉得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有些案例简直就像是在说我,我相信你。从上述的话,求助者(

)。

A.可能产生了移情

B.对咨询充满了期待

C.可能产生了依赖

D.相信咨询师的能力与水平

√心理咨询师:咨询开始前请允许我再介绍一下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本质是……(1).对于心理咨询本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帮助求助者就是帮助咨询师自己

B.通过帮助求助者帮助咨询师自己

C.帮助求助者使求助者自己帮助自己

D.帮助求助者才能帮助咨询师自己(2).按照职业要求,咨询师在咨询中应该遵守(

)原则。

A.价值中立

B.避免涉及个人隐私

C.保密

D.避免建立双重关系

√(3).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包括(

)。

B.任何心理咨询都应该收费

C.每周可以安排的次数最多5次

D.咨询只能在咨询室内进行

√(4).对于心理咨询的收费,恰当的做法是(

)。

A.必须咨询前收

B.咨询前期明确收费标准

C.必须咨询后收

D.一次收齐全部咨询费用(5).对保密原则理解正确的包括(

)。

A.保密也有例外的情况

B.保密的目的是保护双方的身心健康

C.咨询师应该绝对遵守保密原则

D.保密的目的只是保护求助者的身心健康(6).咨询师在介绍保密原则时,恰当的做法是(

)。

A.一般只介绍保密内容

B.强调保密内容更强调保密例外

C.必须同时介绍保密内容和例外

D.根据求助者的问题视情而定求助者:明白了。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没有疑问了,我们就开始咨询吧。你今天希望我向你提供什么心理帮助呢?或希望我帮助你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咨询师在本段中的提问,属于(

)。

A.直接逼问

B.引导性提问

C.间接询问

D.多重性提问

√求助者:主要是婚恋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意志品质问题、个人发展问题……我觉得自己有太多的问题,我希望您都能帮我解决。心理咨询师:问题那么多啊!看来你还是做了些准备,对自己的问题做了梳理,这很好。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在你众多的问题中,你想先解决那个问题呢?能具体地跟我说说吗?本段话中咨询师(

)。

B.出现了影响咨询的多话

C.澄清求助者想解决的问题

D.形象地介绍了咨询过程

√求助者:先解决婚恋问题吧。心理咨询师:可以,你自己觉得在婚恋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呢?对于求助者存在的多个问题,咨询师的恰当做法是(

)。

A.从主要问题入手

B.从容易解决的入手

C.从次要问题入手

D.从求助者最想解决的入手

√求助者:我今年32岁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至今未婚。心理咨询师:啊!32岁还没有结婚。我女儿比你还小2岁,都有2个孩子了。咨询师本句话可能产生的作用是(

)。

A.通过重复技术明确求助者的问题

B.不恰当的开放使求助者加重情绪

C.通过暴露技术为求助者树立榜样

D.没必要的暴露使求助者产生压力

√求助者:是啊,我好几个同学也都生了二胎,所以我急啊!心理咨询师:你的心情我理解,因为什么原因你至今没有男朋友呢?咨询师本句话是想通过(

)。

A.共情表达同情

B.封闭式提问寻找原因

C.开放式提问收集资料

D.半开放半封闭提问寻找原因求助者:(沉默)这说起来话就长了,您得耐心听我说。我不到1岁时,父母就因父亲的婚外情而离婚了……离婚后有一些人追求我妈妈,但她至今都没有再婚……我是妈妈和姥姥带大的……我妈、我姥姥都很恨我父亲,我对父亲没有什么好感,但也没有什么仇恨……咨询师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的求助者的资料信息包括(

)。

A.求助者没有结婚的原因

B.求助者对父亲没有好感

C.求助者父母离婚的原因

D.求助者家人对其父亲的仇恨

√心理咨询师:(看了看手表)我听明白了,你不到1岁时,父母就离婚了,你由妈妈和姥姥带大,你妈妈虽有追求者,但至今没有再婚,你对父亲没什么好感,但也没什么仇恨,是这样吗?(1).咨询师在本段话中使用的技术主要是(

)。

A.内容反应

B.内容表达

C.情感反应

D.情感表达(2).“看了看手表”的动作可能使求助者觉得咨询师(

)。

A.因情绪反应没有倾听

B.有些着急

C.不愿意听下去

D.没有耐心

√求助者:是的,我姥爷(咨询师抬起手)心理咨询师:请停一下,你的话偏离了咱们今天的主题,你现在可能要讲你姥爷的什么事,可我提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你至今没有男朋友,你可以重点谈谈这个问题吗?本句话表明咨询师(

)。

A.判断求助者出现了多话

B.重新明确谈话主题突出重点

C.打断求助者以控制话题

D.做出内容反应,提出新的问题求助者:我一直在跟您说原因啊,我也觉得啰嗦,但确实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心理咨询师:你的初恋是怎样的呢?求助者:初恋?初二时,我特别喜欢我们数学老师,他是我们女生公认的帅哥。我做梦都是他,他也喜欢我,对我特好,别的女生都嫉妒。对求助者认为老师喜欢她这件事,咨询师(

)。

A.应认为求助者讲述了事实

B.应该考虑为钟情妄想

C.应认为求助者性格上可能敏感

D.应深入交谈以明确问题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老师喜欢你呢?求助者:感觉呀,他经常朝我笑,上课经常提问我,别的同学可能一两个月都没有被问过一次。他还主动到我们家看我,让我父母帮助我提高数学成绩……心理咨询师:你的老师朝你笑,上课提问你,还主动到你家家访,让你父母帮助你提高数学成绩,这些不一定能说明老师喜欢你吧?咨询师本句话所做的是(

)。

A.质疑求助者的话

B.明确求助者的问题

C.矫正求助者的认知

D.鉴别求助者的问题

√求助者:他确实喜欢我,有一次我向他表白了,说我喜欢他,他说他也喜欢我,但他胆子小,说老师怎么能跟学生谈恋爱呢?然后就编瞎话骗我,说他已经有女朋友了,让我安心学习……对求助者这句话,合理的判断是(

)。

A.求助者的感觉是准确的

B.可以明确为钟情妄想

C.求助者性格上可能偏执

D.需要进行可靠性验证

√心理咨询师:如果你的老师不想让你伤心,就说了他也喜欢你,让你安心学习,也许他真的有女朋友,这些你信吗?求助者:我不信。心理咨询师:你可以不信,但承认有这种可能吗?求助者:(沉默)也许有吧。(1).通过本段对话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

)。

A.咨询师感觉可能不敏感

B.可以排除钟情妄想

C.求助者可能出现了幻想

D.求助者出现了错觉(2).咨询中如果认为求助者存在精神病性障碍的症状,可以鉴别的原则包括(

)。

A.主客观世界是否一致

B.认知和行为是否一致

C.人格是否相对稳定

D.情绪和人格是否一致心理咨询师:你后来谈恋爱是怎样的呢?求助者:我上大学时,班上的一个同学追我……我们家人拼命反对,说某地区的人就不能找。我妈说她当年就是没听我姥姥的话,跟我父亲结婚了,结果就被他害惨了,说什么也不许我们两个谈,后来就无奈地分手了。从本段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求助者(

)。

A.择偶对象偏差

B.受社会的影响明显

C.性格较为懦弱

D.受家庭的影响明显

√心理咨询师: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你每次讲到你爸爸时,都不使用“爸爸”的称呼,这是怎么回事呢?咨询师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这可能是咨询师(

)。

A.过于敏感

B.在倾听中发现了线索

C.较为好奇

D.暗示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所在求助者:没什么,可能是因为没感情吧。他逢年过节时也会来看看我,也会给我一些钱。心理咨询师:你和你妈妈的关系怎么样?求助者:怎么说呢……(沉默)对求助者的沉默,妥当的处理方法包括(

)。

A.不要等待,立即处理

B.了解原因,针对性处理

C.不要着急,耐心等待

D.等待,至求助者自己结束沉默

√(大约10分钟左右,双方都没有说话)此时咨询师沉默的原因可能是(

)。

A.产生了情绪

B.茫然不知所措

C.静静地等待

)。

B.应该不时插话以免叙述中断

C.应该倾听但不应望着求助者

D.点头意味着促进求助者表达

√(2).咨询师倾听的过程中,正确的包括(

)。

A.必须以接纳为基础

B.倾听时不能有参与

C.应该积极认真地听

D.倾听时应感同身受

√心理咨询师:我刚才一直在听你讲,我听明白了。对于家庭,你觉得一言难尽。父母早就离婚了,你姥姥、妈妈很辛苦,但你与他们有矛盾,这一切让你觉得自己的命不好,没人疼,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没人喜欢,怪自己也没有什么本事,长的也不漂亮,甚至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是这样吗?咨询师在本段话中使用的技术主要是(

)。

A.内容反应

B.内容表达

C.情感反应

D.情感表达求助者:是的,我妈妈总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家的经比别人家更难念。心理咨询师:今天你谈了一些你的情况。因为时间的关系,咨询就到这里了,你回去后还要认真想一想,有哪些原因导致了你今天的样子,你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哪些,咱们下次再谈,好吗?求助者:咱们就结束了吗?我还有很多东西想跟你说呢,再说您也没讲我有什么问题啊,您能不能多给我些时间,我愿意多付钱。心理咨询师:我理解你想尽快解决问题,但今天已经有些超时了,一会儿我还有别的安排,请你理解。求助者:(无奈地)好吧。(1).初次会谈结束时,咨询师工作内容包括(

)。

A.应给出明确结论

B.对会谈内容归类

C.应布置家庭作业

D.与求助者充分交换意见(2).咨询师对求助者在咨询中提出的要求,恰当的做法是(

)。

A.尽量满足

B.按职业要求决定是否可以满足

C.明确拒绝

D.可按时间条件等决定是否可以满足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第二次咨询的谈话片断:心理咨询师:你回去后对你的问题有什么思考吗?求助者:我反复想了想,我觉得最先解决的应该是我过不去姥爷去世这个坎。心理咨询师:你之前谈到最想解决婚姻情感问题啊?现在提到姥爷去世,这是你想解决的问题吗?求助者:我上次谈到这个问题时,被您打断了。(1).从咨询师的角度看,求助者最主要的心理问题(

)。

A.是咨询中最先提出的

B.不一定是咨询中最先提出的

C.是咨询中最急于解决的

D.肯定不是咨询中最先提出的(2).通过这句话判定,求助者上一次提到其“姥爷”时,咨询师出现的失误是(

)。

A.用中断控制话题

B.用释义控制话题

C.提出新问题控制谈话的方向

D.不倾听直接打断了求助者

√心理咨询师:啊,真抱歉,我当时可能没有注意你姥爷对你的意义,你今天可以接着说下去。此句话表明咨询师(

)。

A.实话实说

B.通情达理

C.态度真诚

D.温暖热情求助者:我是由姥姥、姥爷带大的……我与他们的感情要远超过父母……所以姥爷的去世让我很久缓不过劲来。心理咨询师:你姥爷是怎么去世的呢?咨询师的这句提问,属于(

)。

A.问了无关的问题

B.问了与情绪有关的问题

C.问了可问可不问的问题

D.问了与原因有关的问题

√求助者:突发心脏病去世的。心理咨询师:我母亲也是因为心脏病去世的。我能理解你与姥爷感情深厚,你因他去世而感到痛苦。你姥爷去世对你具体有哪些影响呢?咨询师的上述对话,表明其(

)。

A.讲出了无关的话

B.展现了充分的共情

C.进行了自我开放

D.使用了情感表达技术求助者:这正是我最苦恼的。姥爷去世那天,我正好发烧在家。其实主要是那天和我妈吵了架,心情不好……姥姥去买菜了,姥爷对我说他心里难受,我心烦,就没理会……姥姥买菜回来,发现姥爷已经倒在地上了,连忙打急救电话,将姥爷开到医院……我觉得自己对不起姥爷,是我害了他,如果我那天不闹情绪,如果我早点开他去医院,就不会有这种事……我妈说我被姥爷的死吓傻了,好几天不吃不喝的,就那样傻坐着,嘴里自言自语。我有时看见姥爷就坐在那里,总听见姥爷在喊我……(1).咨询师从本段话中可以得到求助者的资料信息包括(

)。

A.求助者害死了姥爷

B.求助者不接纳姥爷去世的现实

C.求助者认为自己害死了姥爷

D.求助者在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

√(2).求助者在姥爷去世问题上所表现出的歪曲认知是(

)。

A.主观推断

B.过度概括

C.夸大和缩小

D.个性化

√(3).从求助者妈妈所说的求助者在姥爷去世后的表现判断,求助者可能出现了(

)。

A.急性应激障碍

B.急性精神病

C.创伤后应激障碍

)。

A.数小时至数天

B.数周至数月

C.数月至数年

)。

A.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

B.麻木感

C.对创伤经历的清晰记忆

D.植物神经过度兴奋

√(6).对求助者所说“我有时看见姥爷就坐在那里,总听见姥爷在喊我”,咨询师可以考虑求助者出现了(

)。

A.幻觉

B.癔症

C.错觉

D.人格解体心理咨询师:真没想到,你姥爷去世对你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求助者:好多人说我姥爷去世后我整个人都变了,这就是我所说的没有缓过劲来,过不去的那道坎。对求助者的本句话,咨询师的判定是(

)。

A.求助者因姥爷去世出现问题

B.姥爷去世是求助者问题的根本原因

C.求助者过不去姥爷去世这道坎

D.姥爷去世是求助者问题的原因之一

√心理咨询师:你几次说到过不去这道坎,具体指什么呢?本句问话,表明咨询师(

)。

A.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问题

B.使用具体化技术帮助求助者明确问题

C.意识到求助者语言表达不具体

)。

A.内归因倾向

B.因姥爷去世内心痛苦

C.外归因倾向

D.因自己过错造成姥爷去世而痛恨自己

√心理咨询师:好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不奇怪!这种想法对你有什么影响呢?求助者:影响太大了,姥爷去世后,我非常痛苦,没有高兴过一天,心情不好,梦到姥爷后哭个不停,不愿意上班,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有时一坐就是一天,饭都懒得吃……咨询师“好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不奇怪”这句话(

)。

A.肯定了求助者的想法

B.是咨询师真诚的流露

C.轻视了求助者的问题

D.是咨询师共情的表现心理咨询师:出现了这样一些想法和表现后,你是怎么处理的呢?求助者: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知道非常痛苦。所以后来有机会时,我就去学了心理咨询,希望能摆脱痛苦。心理咨询师:姥爷去世后,你的情绪主要是怎样的呢?求助者:主要是内心非常痛苦,有自责、悔恨,有时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对什么都没兴趣,不想做事,我曾经多次想过,应该随我姥爷而去……(1).本阶段对话,可以反映出求助者(

)。

A.意向下降

B.行为明显廿缩

C.情绪低落

D.人际交往减少(2).从本段话判断,求助者的社会功能(

)。

A.没有受损

B.出现轻度损害

C.出现了中重度损害

D.已经完全丧失(3).求助者学习心理咨询的原始动机是(

)。

A.对心理学感兴趣

B.探讨自己的问题

C.对心理咨询感兴趣

D.解决自己的问题

√(4).求助者最主要的情绪表现包括(

)。

A.痛苦

B.自责

C.悔恨

D.抑郁

√心理咨询师:听得出来你实在太痛苦了,以至于你想到要离开这个世界,你有了这种想法后曾为此做过什么吗?咨询师“你有了这种想法后曾为此做过什么吗?”这句话最主要的目的是(

)。

A.了解求助者过去史

B.了解求助者的行为反应

C.进行自杀风险评估

D.好奇求助者过去的行为求助者:我想过各种死法,曾经吃过安眠药,也曾经割过腕,但最终没有成功。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自杀行为,恰当的做法是(

)。

A.应该遵守保密原则

B.立即进行认知矫正

C.应该考虑保密例外

D.重点进行行为管理心理咨询师:你现在还有这样的想法吗?求助者:有,但没有以前强烈了。心理咨询师:为什么?求助者:我姥姥在我吃药、割腕后都快疯了。说我要是死了。她就不活了。所以我不敢胡来了。通过这句话判定,求助者目前(

)多选。

A.自杀风险很高

B.有自杀意向但无明确行为

C.自杀风险较低

D.无自杀意向且无明确行为心理咨询师:今天咱们咨询时间快到了,我想请你回去后再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一下梳理,实际上可能还有些问题你没有讲到,咱们是继续讲下去呢?还是可以着手解决一些问题了?下次咱们先讨论这个问题,好吗?求助者:好吧。在心理咨询的诊断阶段,咨询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建立咨询关系

B.收集资料

C.澄清明确问题

D.确定目标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第三次咨询的谈话片断:求助者:您好,我回去后认真地想了想您上次所说的,我觉得再跟您说说我的强迫问题后咱们就可以着手解决问题了。心理咨询师:强迫?你理解强迫这个词的含义吗?你说的“强迫”具体指什么呢?本句话表明咨询师(

)。

A.判定求助者“假提问题”

B.怀疑求助者概念不清

C.判定求助者“理论交谈”

D.没有理解“强迫”这个词求助者:您忘啦,我也学过咨询,我真的强迫。我姥姥、妈妈都是医生,我从小就被教育要讲卫生,所以我洗手的次数特别多,上学、工作中就因为这件事经常与人发生矛盾……其实我自己都没有必要,想控制自己,但根本控制不住,为此非常苦恼……(1).从本句话判断,求助者(

)。

A.存在内心冲突

B.存在强迫观念

C.存在强迫行为

D.存在刻板行为(2).“自己都知道没有必要……但根本控制不住,为此非常苦恼“这句话表明求助者(

)。

A.只有苦恼没有冲突

B.内心存在常形冲突

C.内心存在变形冲突

D.内心存在异性冲突(3).强迫行为与刻板行为最主要的区分点是(

)。

A.行为的次数

B.行为对自身的影响

D.行为前是否控制行为后是否悔恨

√心理咨询师:我明白了。如果你还想说些什么,你可以继续讲。咨询师本句话的目的是(

)。

A.控制谈话方向

B.进一步收集资料

C.引领谈话方向

D.鼓励求助者深入表达

√求助者:我要说的还有很多,但我觉得可以着手解决问题了了。心理咨询师:你想先解决什么问题呢?咱们先讨论一下咨询目标吧。通过,心理咨询你想实现的目标有哪些呢?关于咨询目标,理解正确的包括(

)。

A.必须双方商定

B.先让求助者提出再双方讨论

C.求助者不一定能提出有效的目标

D.咨询师先提出然后双方讨论求助者:我想先解决姥爷去世带给我的影响,之后是消除强迫行为,然后是人际关系矛盾问题,最终解决我的婚姻问题。(省略部分谈话内容)心理咨询师:咱们先谈情绪问题怎样解决。按你所说,在姥爷不舒服时没有管他,他的死是你造成的,因此你非常自责,很痛苦,你甚至要随姥爷而去。求助者:是的,我太痛苦了。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上班不在家时,你姥姥不舒服,你没有管她,她没准会出事。你妈妈上班了,她不舒服了,你不管她,她没准会出事。你管她们了,她们就不会出事了,你不管她们,她们就都会出事。咨询师这段话所做的是(

)。

A.质疑求助者的信念

B.寻找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

C.按求助者的信念进行推理

D.陈述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求助者:(笑了)您说什么呢,这怎么可能?我姥姥有胃病,这是多少年的老毛病了,我不管她也没事。咨询师这段话最核心的是(

)。

A.要求求助者进行解释

B.利用质疑技术帮助求助者明确问题

C.指出求助者存在的矛盾

D.利用面质技术帮助求助者实现统一

√求助者:(沉默)是有些矛盾,不过我姥姥是胃病,我没有管她,她没事,如果我姥姥也是心脏病,我不管她,她也会死啊!这不还说明是我的原因吗?这段话表明求助者(

)。

A.已经出现了阻抗

B.探索中发现了新问题

C.知道了自身问题的原因

D.不合理的信念还没有纠正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心内科的医生有知识、有药品、有器械,发现别人有心脏病,积极地去救治,就没有人因为心脏病去世了。求助者:那不可能啊!(沉默)我有些明白了,其实就算我是医生,对某些病恐怕也没有办法。心理咨询师:我们都愿意让自己的亲人长命百岁,我们愿意出钱、出力,但我们的父母会去世,这不是我们管不管的事。不严重的病不管也没事。严重的病管了也还会出事。咨询师这段话的目的是(

)。

A.利用内容反应技术反馈问题

B.利用指导技术改变认知

C.利用内容表达技术说明本质

D.利用面质技术实现统一求助者:您说得对,我明白了,我要是这样想问题,可能就没有那么痛苦了。心理咨询师:所以,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是……(1).对合理情绪疗法原理理解正确的包括(

)。

A.引起情绪困扰的是认知

B.要改变情绪应先改变认知

C.认知改变后可以摆脱情绪困扰

D.认知中的主要问题是不合理信念

√(2).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征包括(

)。

A.选择性概括

B.糟糕至极

C.绝对化要求

D.个性化(3).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操作过程包括(

)。

A.寻找不合理信念

B.接纳不合理信念

C.矫正不合理的信念

D.实施再教育获得成长

√……求助者:是的,我现在感觉好受多了。心理咨询师:你看,通过咨询,确实可以解决你的情绪因扰。现在咱们探讨你的所谓的强迫问题吧,咱们制定的咨询目标是将目前洗手的时间从每天的3~4小时减少到半个小时左右,是吧。求助者:是的。从咨询师的话判断,这个咨询目标的特征包括(

)。

A.不属于心理学范畴

B.积极但不一定可行

C.具体可以量化评估

D.双方共同接受

√心理咨询师:那怎么才能减少呢?求助者:不知道啊,所以我才求助您呢。心理咨询师:这些年,咱们北方雾霾越来越重吗,当出现雾霾时,你都做了些什么呢?咨询师的这句话,属于认知行为疗法中的(

)。

A.由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

B.对求助者的认知进行质疑

D.把求助者意识和未意识到的经验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求助者:我除了戴口罩,其他的也没什么办法。心理咨询师:如果我给你一套防毒面具,就像太空服的头盔那样的,你会用吗?求助者:不会吧,太夸张了。心理咨询师:怎么夸张了?戴上它,完全可以除去雾霾中的那些脏东西。求助者:对,但戴着它怎么上班,怎么喝水,别人看见我还不像看见怪物一样,我不戴。心理咨询师:明明戴上防毒面具,就可以除去有害物质,而你不戴,这说明什么呢?(1).本句话表明,咨询师正在进行的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

)。

A.矫正核心错误观念

B.自我剖析

C.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D.自我审查

√(2).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术包括(

)。

A.自我剖析

B.提问

C.自我审查

D.检验求助者:没说明什么啊。心理咨询师:你看,你知道雾霾有害,但你不戴防毒面具,你怕手脏,就要去洗,同样的对你有害,你却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对待,这是怎么回事呢?求助者:是啊,(沉默)我有点明白了,您是说我如果像对待雾霾那样,就不会洗那么多次手了,是吗?心理咨询师:是的。求助者:我怎么才能这么想呢?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对自己说,雾霍有害,但并不可怕,手可能不干净,但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咨询师这句话所做的是唐纳德・梅肯鲍姆疗法中,帮助求助者(

)。

A.学习新的技能

B.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C.开始新的内部对话

D.矫正核心错误观念求助者:雾霾有害,但并不可怕,手可能不干净,但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我这样做了,真的可以不会再洗那么多次手了吗?这句话表明求助者(

)。

A.学会了新的技能

B.出现了新的疑惑

C.己经开始新的内部对话

D.坚持原有的认知心理咨询师:雾霾天你不是确实没有戴防毒面具嘛。这句话表明咨询师(

)。

A.开发求助者的资源

B.没有表现出热情

D.给求助者以支持

√求助者:我愿意相信您,但以前我也多次告诉自己,没有必要洗那么多次,但实际上根本控制不住,我就是按照您说的做了,恐怕还是没用。这句话表明求助者(

)。

A.出现了依赖

B.出现了顺从

C.出现了阻抗

D.出现了移情心理咨询师:洗手和戴防毒面具,同样都是你自己的行为,一个做得到,一个却做不到,这说明什么呢?求助者:(沉默)本句话表明,咨询师(

)。

A.用解释技术说清求助者问题的原因

B.用面质技术帮助求助者统一

C.用指导技术指导求助者去改变行为

D.用鼓励技术鼓励求助者思索心理咨询师:你想象一下,你姥姥递给你一个削好的苹果,你直接拿过来就吃,会怎么样?咨询师这句话所做的是认知行为疗法中,检验表层错误观念的(

)。

A.建议

B.审查

C.演示

D.模仿求助者:我不可能直接拿,一定会先去洗手。心理咨询师:你下次先告诉自己:把手洗干净了再吃挺好的,不洗手就吃其实也没什么。你看看这样是否可以吃下这个苹果,有什么感受。求助者:我试试……(1).咨询师这句话所做的是唐纳德・梅肯鲍姆认知疗法中,帮助求助者(

)。

A.自我观察

B.体验新的认知

C.开始新的内部对话

D.开始新的技能

√(2).咨询师这句话所做的也是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中的(

)。

A.给求助者布置家庭作业

B.认知复习巩固

C.给求助者提出相应任务

D.认知矫正技术求助者:解决了姥爷和洗手的问题,咨询是不是就该结束了?心理咨询师:还没有,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充分调动人的内在潜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改变,所以咱们还要进行后续的咨询。(1).通过咨询对话判定,咨询进入到此阶段,(

)。

A.咨询可以在此时结束了

B.求助者自身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C.咨询师的任务基本完成了

D.咨询师要帮助求助者完成后续咨询

√(2).认知治疗的根本目的是(

)。

A.致力于帮助求助者改变认知

B.帮助求助者矫正行为

C.以调动求助者的潜能为核心

D.帮助求助者缓解情绪求助者:那后续咱们还要做什么呢?心理咨询师:按照罗杰斯的观点,人有很大的潜能,可以自我成长并自我实现,因此我要帮你开发这种潜能,之后你自己就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了。咨询师的这段话中,属于罗杰斯的观点包括(

)。

A.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B.人自己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C.人具有自我治愈能力

D.人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求助者:那可太好了,您怎么才能帮助我开发潜能呢?心理咨询师:其实,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方法,关键是在你我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我帮助你告别理想的自我,探索真正的自我,最终重建新的自我。通过本句话分析,咨询师正在进行的是协助求助者成为一个“充分发挥机能的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协助求助者(

)。

A.告别理想的自我

B.重建新的自我

C.寻找迷失的自我

D.探索真正的自我

√二、案例问答题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3岁,硕士研究生学历,私营公司总经理。案例介绍:今年暑期的一天,天气非常闷热,求助者觉得心慌,出虚汗,呼吸加快,觉得自己心脏有问题,就连忙去医院看病。经过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病变。求助者非常害怕,怕自己得了心脏病,为此专门前往某一知名医院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疾病。求助者觉得可能是检查时没犯病或医生不认真,所以检查不出来,为此很苦恼,觉得自己完了!从理性上也同意可能确实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可就是控制不住的担心。为此情绪低落,无心经营,公司的事都交给副手打理。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各种活动、聚会能推就推。近来明显入睡因难,不想吃东西,消瘦,经常胸闷、心悸,出虚汗,头晕,爱对家人发脾气。在妻子的劝说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庭条件优越,妻子为公务员,贤惠。女儿读初中,聪明可爱。妻子反映求助者谨小慎微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良好。可自从去年公公心脏病去世后,丈夫就像变了一个人,总说自己身体有病,吃一些莫名其妙的药。不但自己这样,还经常拉着家人去看病。对什么事都不放心,担心家人的身体,担心孩子的学习,甚至担心……家人多次劝说,但无效。心理咨询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对求助者进行咨询。(1).对该求助者可以考虑选择哪些心理测验,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MMPI,了解求助者的病理人格特征并做量化评估

2、BPRS,了解求助者精神疾病性症状严重程度

3、SCL-90,SA,SDS了解心理健康水平及躯体症状的特点

4、EPQ,了解人格特征

5、16PF,了解人格特点)(2).对该求助者应考虑哪些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焦虑性神经症

2、抑郁发作

3、严重心理问题)(3).根据贝克的理论,该求助者的歪曲认知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主观推断

2、过度概括

3、贴标签)(4).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生理原因男性,43岁

2、心理原因糟糕至极的想法等

3、社会原因其父亲因心脏病去世)(5).在案例咨询中,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了坦诚的交流,按照艾根(Egan)的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心理咨询师一般几月份报名和考试2024年什么时候考2024年心理咨询师上半年开考时间在5月12日,下半年是8月11日、11月10日,考前2个月开始报名,根据历年考试报名惯例,2024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为3月12日至4月12日、6月12日至7月12日、9月11日至10月11日。 20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及考试时间 1、20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3月12日至4月12日、6月12日至7月12jvzquC41yy}/gxq0ep5ccxpcq1~jpun|kz{ouqn142862<6237?:0qyon
1.★2018年山东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2018年山东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已公布】 2018-04-162017年11月山东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11月18日 2017-08-042017山东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5月20日、11月18日 2017-05-022017年5月山东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时间:5月20日 2017-04-242017年5月山东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5月20日 2017-04-24201jvzquC41o0;2vnxv0pku1q|z1yicwiqpi5lcxxjkunjlrfp1
2.全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2023年5月份?全国2023年5月份心理2017年9月,人社部废止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也不再颁发。在心理咨询行业,通常需要取得相关证书以进行认可, 在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委会继续教育组的号召下,在得到人社部国家心理咨询师专家组专家的鼎力支持后,中科院心理所建立了一个项目组,专门负责继续教育学院的运营,负责心理咨询师基础jvzquC41yy}/ky65:0ipo8rr17?8:;<:57<65<7548;7:B=0jvsm
3.《2017年版.国家职业资格辅导考试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基础知识+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2017年版.国家职业资格辅导考试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基础知识+技能操作》,作者:心理咨询师辅导教 程编写组,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最新《2017年版.国家职业资格辅导考试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基础知识+技能操作》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563:>60qyon
4.2017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为两天本文“2017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为两天”由出国留学网心理咨询师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1、二级心理咨询师2017年改革,从笔试改为机考,由于电脑机位有限,所以二级心理咨询师将分为两天进行,考生具体考试时间请以安排为准。2、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依然为一天,分别是5月20日和11月18日。jvzquC41yy}/nrzzwg>70lto1c543:75524ivvq
5.★2018年江苏心理咨询师二级报名时间2025年江苏心理咨询师二级报名时间频道提供2025年江苏心理咨询师二级报名时间,江苏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时间,江苏心理咨询师二级成绩查询资源。jvzquC41o0;2vnxv0pku1q|z1pjcwluw1ksl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