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我越来越抑郁,线上心理咨询有用么心理疾病咨询师心理学来访者医生

文末有关于线上心理咨询的专家答疑

如何判断线上心理咨询是否适合自己?

哪些方面可以帮助我判断对方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否专业合规?

对于线上心理咨询的效果,我应该抱有一个怎样的预期?

接触线上心理咨询时,出现哪些情况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2020 年疫情刚开始那会儿,上海交大做过一项调研,显示疫情最严重时,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出现了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封锁下,自我关照成为几乎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我常年在网上做精神健康知识的科普。这两年,热心网友推来很多互联网救助资源,有重点高校整理的心理疏导贴士,也有团体机构组织的免费咨询。一定程度上,疫情改变了精神卫生领域的面貌,整个行业都更依赖于网络来提供服务。

但技术发展飞快,完善行业机制的脚步却“慢了一拍”。最近,甚至还出现“直播连麦”心理咨询这种存在明显问题的方式。

乱象丛生,让很多人疑虑却步。那么,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从多数人印象中的“医生+躺椅”,发展出如今沿着网线对话的模式的呢?

定期咨询很难实现

2014 年,因为出现了很严重的抑郁,我不得不休学,接受治疗。那时,我故乡成都的精神健康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甚至可以说,一些医生对于心理疾病的认知还非常落后——我至今记得,在一次咨询过程中,华西医院一名医生指着我怒骂不孝,让我滚出去。

因此我选择了到上海治疗。

上海的朋友们大多很熟悉一句玩笑话,“宛平南路 600 号,这是家的呼唤”。对于当时的我以及很多病友,定期去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精卫”)报到却是无法抗拒的日常。

我当时住在一个老的公房小区,最近的地铁站是 9 号线的七宝站。数个大型老旧公房小区群聚于此,房租相对低廉,居住着很多打工人。

印象中,当时并没有完善的网上挂号渠道,只能依靠线下抢号。我固定看的两位温柔医生都只在上午出诊,想挂上午的号,最晚就得十点到那里。这意味着八点就得出门,在摩肩擦踵中试图挤上一班地铁。我至今记得在早高峰时期,要等四、五趟地铁把排在我前面的人都装走了,才轮得到我挤上车。

无疑,对当时抑郁很严重的我来说,这趟旅程并不是那么好走的。如果说对于上班族,等四、五趟地铁去公司只是痛苦,对于当时的我,可谓艰难。严重抑郁往往伴随失眠,而这趟旅程的艰苦,则会让我前一天晚上的失眠愈发加剧,“顺理成章”地无法出门。

好几次,我连复诊拿药都因此错过,更别提没那么硬性的心理咨询。如果爬不起来,我就只能联系咨询师,说咱们线上吧。

电子屏无法做到的事情

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我当时的咨询费用是一样的。但有过抑郁经历、求助过心理咨询的一位学姐曾告诉我,她的咨询师线上只收线下一半的价钱,毕竟,“比起面对面的咨询,线上的效果到底要差一些”。

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认知。显见的原因是,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聊天,还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交流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沙盘游戏疗法。咨询师会准备一个大沙盘和各种小人偶玩具,让来访者自由摆放;还有很多时候咨询师会请来访者在一张纸上自由作画,或在咨询室里做一些肢体活动。

这些行为表达都对分析自己的心理有益。

我就曾在咨询师那里狠揍过她的一个瑜伽球。因为自己抑郁的一部分原因是承受过暴力,我面对自己的愤怒有一种复杂的心态——不想也成为施暴的人,就只能把愤怒埋在心里。在咨询师面前揍她的瑜伽球,是一种相对健康的排解愤怒的方式。

当咨询转为线上进行之后,这些就都无法进行了。

与此同时,线上咨询时,屏幕通常只能取景到来访者的上半身和背后的环境。如今,视频软件甚至可以设置虚拟背景。

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是只靠语言的,身体表现也占很大比重。按照我的咨询师(前北医六院精神科医生,后弃医从咨)的说法,身体表现占了表达的一半以上。

人在用语言表达时,常会有所隐瞒,可以很轻易地“撒谎”;而身体的动作,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表演训练的人很难伪装。比如,我嘴里说着“我现在很有安全感,我觉得很幸福”,但实际上双手紧握、双腿并拢,呈一个防卫的姿势,这样我显然就是在说谎。

面对面的咨询,咨询师很容易能做出判断,注意到我正在说谎,并分析我这样说谎是要表达什么需求;如果在线上,咨询师看不到我的腿如何摆放、手如何活动,没有参照,可能就真的相信了这句话。

线上咨询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但线上的存在仍然有其意义。

住在上海近一年,我有许多次咨询是在线上完成的。可见,即便已经搬到咨询师所在的城市,规律准时的咨询也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

而规律性是这么多年心理咨询发展过程中,被几乎所有流派所公认的、能保证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线上是对无法进行线下一种补救。

对于短暂的过渡时期,线上心理咨询也很重要。转诊期间,线上的存在可以使咨询不至于断档。又比如,来访者要去的地方,在当地找咨询师都很困难;我也有一些朋友,去了小语种国家读书,语言能力无法支撑在当地做咨询。这两种情况下,远程的咨询也是一种选择。

而且不可否认,哪怕会打些折扣,线上心理咨询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前文提到的学姐,抑郁期间只靠线上线下并行的咨询,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我的咨询师过去则一直远程接受 tavistock 中心的督导。这都是互联网技术为传统做法带来的增持。

只是这个时期的线上咨询还具备一定的保守性,算是线下的变体,并没有放弃“面对面”这个核心形式——为保证有一定程度的互相了解,一般咨询师仍会要求最初的四次咨询必须当面做;有的也会要求转成线上以后,依然每年都要至少当面咨询一次。

我心理学专业的朋友小 C ,本身已经一只脚踏进心理咨询的大门,比一般人掌握更多资源。但 2019 年首次尝试咨询时,他依然选择了使用互联网平台来寻找咨询师。

他说这是因为平台提供了更多便利,让他能更方便直观地比较各种资源,进而作出选择。

在国内期间,他选择了一家最为主流的平台。平台实现了寻找咨询师的整个过程:app 提供价格、所在区域、受训背景的选项,待他作出相应选择后,就会自动筛选出几个备选的咨询师。

前往美国求学之后,因为身处郊区,周围基本没有什么心理咨询师,小 C 再次选择视频咨询。这次他用的是美国一家叫 betterhelp 的网站。那个网站的方式是让使用者在开始前回答 10 个左右的问题;根据回答,先自行过滤一波咨询师,然后再由你作选择。

但也有一点缺陷,由于算法代替了来访者做一部分决策,来访者如果想知道被“过滤”掉的咨询师是不是可能合适,是无法实现的。

“线上+线下”变成“ 100% 线上”

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特性打破了时空阻隔,让人们不管身处何处都能对接到广泛的咨询师资源。

我国精神卫生领域整体发展落后、横向资源分布不均衡。上海建立的“医院-社区-咨询师-个人支持模式”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而可能三百公里外的乡村,当地人刚刚脱离“把发疯的病人锁起来”没有几年。

又比如,我是四川人,成都肯定是精神卫生资源更好的地方;与此同时,不到一百公里之外的德阳,当地最好的医院的精神科因为招不到人,只能临时让内科医生现改成精神科方向。

网络让大家都有机会去触及最好的那些医疗/心理咨询的资源。在这点上,我们或许真的可以说,科技让世界变得更好了。

但互联网思维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不是没有弊端。平台打破了过去的模式,让心理咨询变成了一件可以完全脱离线下的事情。在这时,面对面咨询的重要性常常会被忽略。

小 C 所选择的平台,提供了三种选项,只线上、只线下,或是线上线下同时咨询;一些其他平台上,还会提供电话、文字等咨询途径;还有的主打业务就是用于“即时倾诉”的线上“轻咨询”。

据我所知,一部分传统的心理咨询师仍坚持,线下无法被线上替代。除了仅凭面部信息会带来的评估失准,线下见面的交通、时间成本,也体现出来访者更强的动机和重视。过往经验来看,拥有更强动机的来访者,通常能从心理咨询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但从另一种专业角度看,如小 C 就认为,线上线下的确存在差异,但不一定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大。这种差异一方面来源于一个事实,就是国内大部分咨询师是心理动力学背景,相对会更需要面对面的设置来提供所需的信息量。

在国内,他与咨询师保持了 12 次的线下见面。离开北京去美国上学时,他也提出过是否可以通过视频继续,但考虑到时差和转为线上这两个因素对咨询可能造成的影响,对方仍建议了暂时结束。

直播心理咨询违背了保密的原则

而在我看来,互联网思维对行业真正的损害,在于一些新生模式对原有的咨询伦理基础的打破。这也是来访者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

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咨询逐渐找到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包含了许多准则,比如要收费、最好有规律、最好面对面、要在私密的环境、咨询师有严格的保密义务……

准则的存在,是为最大限度保护来访者和咨询师双方。但一些乱象中能看到,这些准则没有被严格遵守,平台为打造更具营利能力的商业模式,将来访者置于一个十分被动和脆弱的境地。

两年前,国内起步很早的一个心理科普平台就被曝出,将督导视频偷偷录像,拿出来放在外部网站上,作为品牌宣传的物料。这极大地侵犯了咨询双方的隐私。公众本身对于心理咨询就有一定的顾虑,这样的事件更加重创公众对整个行业的信心。

同一个平台今年居然还搞了直播的噱头,做了在线心理咨询的直播。

这显然违背了心理咨询保密的原则。作为培训之用,以影视剧为材料进行分析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心理咨询的公开课,通常也是邀请演员来演绎,而不是让真实的来访者出镜。除了“真人真事”的噱头,我想不到有任何理由非要做真人的咨询直播。

最后想提醒大家,在我国,心理咨询只算一种服务,只有行业条例对其加以约束,严格程度远不及医疗。如果有人非法行医,自有刑法收拾他;可如果有人“非法行咨询”,法律大概率拿他什么办法都没有。无证行咨反而成了监管上的真空地带。

如今,有一些无关的服务开始擦边球,暗示来访者自己提供的是跟心理咨询效果差不多的东西。

那么,对于想尝试心理咨询的普通人,如何判断线上咨询是否是个合适的选项?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我请了几位专业人士来回应。

阿五:线上与线下心理咨询最大的不同有两点:

一是线下可以保证私密的空间,但对线上来说是一个挑战。尤其疫情封城期间,一家人被关在一个屋子里,私密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可能被迫暂停咨询。

二是网络流畅性,线上咨询通常需要打开视频,如果网络速度不够的话,说话会比较卡顿,以至于影响思维和情感的流畅性,削弱咨询效果。

所以我认为,如果可以保证流畅的网络和私密的个人空间,便可以尝试一下线上心理咨询。虽然相比于线上,线下咨询更有利于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但是咨询师技术的恰当使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Alex:可以做的准备:参加咨询时,如何让自己更舒适、放松,从而更容易“进入状态”?比如,怎么坐比较舒服,要不要抱个抱枕?要不要准备好纸巾?咨询的时候喝杯茶或者喜欢的饮料?有没有干扰物需要拿开(如手机上的工作信息)?

小 C:有部分群体不适合网络心理咨询:重症精神病患者、有自杀风险的来访以及家庭有冲突、缺少私密空间的人。其他情况我认为线上和线下的效果是差不多的。

接触线上心理咨询时,出现哪些情况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阿五:线上咨询最大的风险当属于隐私泄露。当发现咨询师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所避讳,环境中有其他人出现,或未经你同意就进行录像时,可能需要当心自己的隐私问题。

Alex:以套餐形式出售的心理咨询服务,特别是一次性付清若干次咨询费用、对于提前结束咨询的退款规则说明不清的做法。

以“焦虑营销”的方式强调参加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如强调“要和我们的老师做多少次咨询,否则你的情况会变得如何严重糟糕,而我们的老师可以带来多大的效果”。

小 C:你感觉到咨询没有效果,以此询问咨询师,ta 却要求你增加咨询频率;用打折引诱你一次性购买多次咨询服务;在不和你充分讨论的前提下,就更改咨询设置(价格、时间、频率、地点、模式);不用工作的联系方式,而是给你私人电话号码、QQ、微信等。

哪些方面可以帮助我判断对方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否专业合规?

当你在咨询中提问或对咨询过程表达反馈时,咨询师表示出开放、合作的态度,如倾听、询问澄清、展开讨论等。

如果咨询师评估后认为视频咨询(相对于面对面咨询)不适合你的需求,或者咨询师本人的胜任力不足以针对你的咨询需求提供服务,这时咨询师能够坦陈地告知并在转介上提供支持。

对于线上心理咨询的效果,我应该抱有一个怎样的预期?

如果你对咨询进行的频率和大致持续的次数有偏好或期待,或者关于咨询目标有任何想法,可以直接向咨询师表达并讨论。

心理咨询的效果具体的样子、实现的难易因情况而异,但可能有这样几种大概的情况:感到被倾听、理解和支持,获得了新的理解自己或外在事物的视角,体会到更实质的变化(如某个困扰自己的情绪减弱了、开始使用新的自我调节技能、更容易去做某种想做但觉得困难的事情等)。

阿五:有很多证据表明,线上心理咨询和线下心理咨询一样有效果,所以这个问题可以表述为,对于心理咨询,应该抱有一个怎样的预期。

人的心理特点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改变发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我个人的经验,在做咨询 3 到 4 次左右后,你也许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些变化,之后状态可能会倒退一些,然后又会往上走。

Alex:美国心理咨询硕士,麻省执业资格持有者,现归国线上执业中

阿五:985 师范学校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硕士,上海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辅导与服务能力(中级)

小 C :985 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目前于海外攻读心理咨询博士

参考文献

作者:sciencecat

编辑:翁垟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心理咨询推荐专家北京心理咨询专家排行榜好大夫在线推荐北京地区的138位心理咨询最好的专家。好大夫心理咨询专家排行榜由心理咨询患者投票得出。去医院看心理咨询前,可通过在线问诊,提前与心理咨询专家沟通。通过预约挂号,可获得心理咨询专家号资格。好大夫在线,为患者提供网上看病、挂专家号,在线开药,线上jvzquC41yy}/jjtfh0ipo8hkvkgp1sndkpm.zrsnk|oyww4vwkpjcw2fqezpt6630jznn
1.北京心理咨询525心理网北京分站525心理网北京分站,北京心理咨询专家!汇聚千名北京心理专家为您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北京专业心理咨询,就上525心理网北京分站,北京地区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jvzquC41yy}/r|~7474dp8GL74;/j}rn
2.心理发育障碍推荐专家海淀区心理发育障碍专家排行榜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为您推荐海淀区治疗心理发育障碍最好的专家,去医院看心理发育障碍前,可通过在线问诊,提前与心理发育障碍专家沟通。通过预约挂号,可获得心理发育障碍专家挂号资格。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慢病管理、加号等服务,患者在家看专家,线上jvzquC41o0pe0lto1jkbn}m1cfotgjxg13e3:95a;7<52
3.李晓虹医生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咨询科李晓虹医生怎么样心理咨询科北京安定医院 患者印象 医术高明 有责任心 仁医仁术 好评率100% 关注数3236 预约挂号 李晓虹医生擅长 抑郁症、强迫症、家庭和婚姻咨询、以及儿童青少年适应性障碍等问题理论与治疗取向:分析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 展开 李晓虹医生简介 李晓虹,女,副主任医师,博士,擅长抑郁症、强迫症、家庭和婚姻jvzquC41j0hpjn3ep1npuynvcne648iqevus1?::7;;81
4.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精神科专家排名专家介绍专家名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公立三甲精神心理医保定点 心理精神科 患者评价:1954条 | 好评率:96% 本科室共收录185位医生,开通服务医生数151位 心理精神科医生 张峰主任医师 立即预约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特别是青少年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恐惧症、妄想症、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失眠、青少年及jvzquC41yy}/orsi{knvk7sgv1npuynvcne688igrcxuonsvapu2;7mvon
5.北京心理医院排名榜前十名医生,北京心理疏导哪家医院好一点北京心理医院排名榜前十名医生,北京心理疏导哪家医院好一点,北京的心理医疗资源呈现“专科医院精深化、综合医院多元化、民营机构特色化”的发展态势。患者在选择时,需结合自身问题类型、治疗偏好及经济条件综合考量。值得注意的是,心理问题的康复是一个动态过程,除依赖专业治疗外,患者自身的改变意愿、家庭支持系统及社会环jvzquC41yy}/z‚|{0eun1‚~m1dpuuny{{1nz|44436267mvon
6.民盟北京市委会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侧记孙国锋、孟莉、王向阳、袁瑾、刘兴宇、李楠、余晓丽、王拥军、陆峥、秦丽丽、付颖颖、侯亚琼、王迪、徐彬、宋腊梅、田蓓、孙玮玮等30余名具有专业心理咨询资质或具有相关学习工作经历的盟员,积极响应民盟北京市委号召,报名参加北京市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赴12345、社区等需求迫切的领域区域,义务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工作。jvzquC41yy}/v~fplkkxcwl0ep532;5/2453;8hqpvkovh=:88=557mvo
7.心理疏导方法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疏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心理疏导的方法主要有降低标准、换位思考和积极与他人交流等方法。 1、降低标准。生活中每个人对自己都会有不同的定位和标准,但是如果过高地要求自己,而自己又难以达到的话,就会使自己产生挫败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687/j}rn
8.北京安定医院专家赴中国能建华北院开展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讲座新闻9月13日下午,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市医管中心人文医学讲师崔洁赴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华北院开展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讲座。 崔洁以压力管理与减压实践为题,围绕情绪和压力管理展开,有针对性地分享了压力的产生及对身体的影响,并通过现场与听众解答问题和正念练习,科学指导在场职工如何jvzquC41yy}/dsff0eun0ls1Jvsm1Wjyu1Gsvrhngu538960jvsm
9.社会治理条例汇总十篇调解制度具有深刻的精神、制度、心理需求基础,从而使它重获接受。调解作为中国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并未为现代社会不容,相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后现代司法的标志之一。⑥(作者为桂林医学院人文社科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徐静村:“纠纷与和谐”,徐昕:《司法: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46页。 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6=49A3jvor
10.全国心理科专家有哪些全国心理科专家出诊表/时间39就医助手为您找到1400位全国著名心理科医生,让您快速知道全国心理科专家有哪些,并提供全国各地权威专家擅长疾病、门诊出诊表、出诊时间、挂号咨询服务等信息,让您全面了解全国心理科专家哪个好。39就医助手,智慧您的医疗。jvzquC41ycvz{t35;0tfv8iqevusu8}kpnolg8har75
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李女士在病房安顿下来以后,乳腺外科一病房的专业护理团队就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了宣教,针对乳腺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疏导活动,缓解她的心理压力。护士长更是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很快得到了李女士的信任,将心结一一倾吐。原来,李女士不仅因查出癌症而担心,也怕病情影响刚上高一的女儿,更有对术后疼痛的恐惧……在护士长jvzquC41yy}/r~re0gjv0ls1{zhe1<74fe
12.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启动  8月2日,“纪念首都国医名师王彦恒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启动仪式”在北京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指导,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主办,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承办。本次研讨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学者云集,共同深入探讨王彦恒教授jvzq<84yyy4ykwmwcpku0lto1xoegx4424:1:9712:>72k6443kf6A77:fkb8lihg4g19Ah21e4ivvq
13.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心理障碍心理障碍 > 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免费咨询请输入您的电话,与专家一对一交流 导语:现代科学研究表明,30%-75%病人的疾病与心理因素,生活境遇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实际上比以往想像的更广泛、更复杂。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人口增加,心理社会应激增多;“疾病谱”也不断发生重要的变化。 专家分析 太原安定jvzq<845i0ge{~0eqs0zuod13=197mvon
14.郭敬峰压力情绪疏导专家工商管理博士生/教育管理硕士/心理健康教育学士北京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特邀讲师心健康幸福推广联盟 创始人 擅长课题 【主讲课程】职业能力提升:《与情绪压力共舞》:情绪管理技巧,情商EQ修炼,压力疏导方法,工作生活平衡。《高效沟通艺术》:失传的沟通秘笈,管理沟通技巧,听说问看技巧,jvzquC41yy}/vjtmg0ipo8ytcktft8;;25<80qyo
15.王海燕医生心理科春雨心理咨询专家团专业擅长 :焦虑症、强迫症、心境障碍、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性心理障碍、性变态、失眠、睡眠障碍、精神分裂 个人简介 :焦虑、抑郁等一般心理障碍。犯罪心理干预、性心理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疏导。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心理学继续教育经历。 医院地点 :春雨心理咨询专家团 【春雨提示:部分医院有多个院区,jvzquC41yy}/eqzp{wjuqjpi0ipo8ue1fudvxw168=93=6385g92<92dei61
16.(第六期)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初级基础班招生简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高度,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第一节就明确“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不管是个体的心理疏导、心理疗愈(包括心理jvzquC41yy}/u|x0vuooiqzc0gjv0ls1kplp1:5761=3;>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