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正常足月婴儿9月龄时,精细动作发育的典型表现是()
A.抓握拨浪鼓
B.拇食指对捏小丸
C.用杯子喝水
D.搭2-3块积木
答案:B
解析:3-4月龄可抓握拨浪鼓;7-8月龄尝试对捏;9-10月龄能熟练拇食指对捏小丸;12月龄可用杯子喝水;15月龄搭2-3块积木。
2.关于婴儿睡眠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着凉,婴儿床可铺厚海绵垫
B.侧睡时需用枕头固定头部
C.夜间喂奶后应让婴儿含乳头入睡
D.婴儿床周围避免放置毛绒玩具
答案:D
解析:厚海绵垫可能导致婴儿口鼻受压;侧睡无需固定枕头,可能引发窒息;含乳头入睡易导致呛奶和龋齿;毛绒玩具可能遮盖婴儿口鼻,存在窒息风险。
3.1岁婴儿每日需水量约为()
A.800ml
B.1000ml
C.1200ml
D.1500ml
答案:B
解析:婴儿每日需水量约为120-150ml/kg,1岁婴儿体重约10kg,故需水量1200-1500ml,但扣除奶/食物中的水分,实际需额外补充约1000ml。
4.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婴儿“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
A.3月龄婴儿偶尔出现惊跳反射
B.6月龄婴儿持续流涎
C.8月龄婴儿发热38℃伴轻微腹泻
D.10月龄婴儿前囟未闭且隆起
答案:D
解析:前囟隆起提示颅内压增高(如脑膜炎),需立即就医;惊跳反射3-4月龄消失,偶尔出现属正常;6月龄流涎因唾液腺发育,属正常;低热伴轻微腹泻可先观察。
5.婴儿添加辅食后出现“食物蛋白过敏”,最常见的过敏原是()
A.鸡蛋
B.小麦
C.牛奶
D.大豆
答案:C
解析:牛奶蛋白是婴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其次是鸡蛋、大豆等。
6.7月龄婴儿接种流感疫苗前,育婴师应重点询问家长的是()
A.婴儿是否对鸡蛋过敏
B.近期是否添加新辅食
C.昨日是否有户外活动
D.夜间睡眠时长
答案:A
解析:流感疫苗多为鸡胚培养,对鸡蛋严重过敏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需提前告知医生。
7.婴儿“分离焦虑”最明显的阶段通常出现在()
A.3-4月龄
B.6-8月龄
C.12-15月龄
D.18-24月龄
答案:B
解析:6-8月龄婴儿开始识别主要照料者,当照料者离开时会出现哭闹、不安,是分离焦虑的典型表现期。
8.关于婴儿被动操的操作,正确的是()
A.空腹时进行,避免吐奶
B.每个动作重复1-2次
C.关节活动幅度需达到最大范围
D.操作时与婴儿微笑、说话
答案:D
解析:被动操应在喂奶后1小时进行;每个动作重复4-8次;关节活动幅度以婴儿舒适为限,避免过度拉伸;操作时互动可增强婴儿安全感。
9.1岁婴儿出现“缺铁性贫血”,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维生素C摄入不足
B.长期饮用鲜牛奶
C.每日奶量不足400ml
D.辅食中未添加绿叶菜
答案:B
解析:鲜牛奶中铁含量低且不易吸收,长期饮用会抑制铁吸收,是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维生素C不足影响铁吸收,但非主因;1岁婴儿奶量建议500ml左右,400ml非严重不足;绿叶菜铁含量有限,非主因。
10.婴儿发生“热性惊厥”时,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强行按压肢体防止抽搐
B.立即喂服退烧药
C.侧卧位,清除口鼻分泌物
D.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
答案:C
解析:强行按压可能导致骨折;抽搐时无法喂药,易呛咳;侧卧位可防止误吸,清除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酒精擦拭可能经皮肤吸收中毒。
11.8月龄婴儿的“认知发展”典型表现是()
A.模仿成人拍手
B.指认常见物品名称
C.玩“藏猫猫”时寻找遮盖物
D.用手势表示“要”或“不要”
答案:C
解析:6-7月龄模仿拍手;10-12月龄指认物品、用手势表达;8月龄能理解“客体永存”,会寻找被遮盖的物品(如藏猫猫)。
12.关于婴儿“如厕训练”的时机,最适宜的是()
A.10月龄,能坐稳并发出“嗯嗯”声
B.14月龄,白天能保持2小时不尿湿
C.18月龄,夜间仍需使用纸尿裤
D.24月龄,抗拒坐便盆
答案:B
解析:如厕训练需婴儿具备生理(能控制膀胱/肠道)和心理(愿意配合)条件,14-18月龄白天能保持2小时不尿湿是适宜时机;10月龄过早,24月龄抗拒需暂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