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姑娘26个月,小时候开始就喜欢吃大米饭,不吃青菜,现在也是就给她大米饭自己就可以吃饱了!吃菜都是我逼着她才吃一些,该怎么办能叫她爱上吃青菜呢?
我猜一猜哈,宝宝26个月,喜欢吃大米饭,不吃青菜
是不是豆类、花生这一类有硬度的坚果也不吃?我指的是原味的
水果喜欢吃草莓、蓝莓、香蕉、火龙果,但是不喜欢吃梨、柚子、百香果这一类酸味重或者稍微硬一点儿的水果?
米饭是不是和菜混合一勺喂的?
宝宝没有单独做辅食,吃的是成人的饭菜,和大人一起吃
便便是不是比较干燥?或者排便困难?
如果以上几条都中或者其中2条猜中了,那么下面的内容,妈妈要仔细看
该怎么办能叫她爱上吃青菜呢?
什么叫“爱上”?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至少如果我的学员这样说,我会默认为这是家长期待的效果。
爱上吃青菜,大概是我本人这种状态了,每天必须有一餐吃到绿叶菜,两天不吃就浑身难受。哪怕是水煮青菜撒一丢丢盐,胡椒粉,也行,能吃一大盆。
这是你对宝宝的期待吗?像我一样?这才叫“爱上吃青菜”?
另一个我理解的隐藏条件,往往是家长不好意思直说的,那就是免费、快速、省事儿
免费无所谓了,我们有那么多关于宝宝辅食添加和纠正问题的文章都是免费的,保证全部是干货,实操性极强。
快速,悟性高的家长可以,肯下功夫做出改变的家长也可以,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的一对一调整最快3-7天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说我就是来问问,难度太大就放弃了,这样的心态,一周两周,三个月五个月,甚至一年都难让孩子“爱上吃菜”。
最后一条,省事儿,不想单独做,就让孩子跟着大人一起吃成人的饭菜的,可以不用继续看了,不可能的。除非做的是适合26个月宝宝的饭菜,全家都吃26个月宝宝的饭菜,还行。
为什么我上来就这么打击人呢?对孩子吃饭这件事儿千万不要有太高的期待,这是我工作这几年最大的感受之一。佛系一点,你好我好大家好。家长最重要的是做辅食,做出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一餐,你的任务就完成了。至于吃不吃,吃多少,怎么吃,让孩子自己定。
所以妈妈首先要做的是降低自己对孩子吃菜这件事儿的期待,不要一上来就搞的目标很远大,我今天炒了一个香菇青菜,很好吃,香菇雕了花,青菜撕成绺,脑补出孩子大口大口吃菜的一出戏,这么做必定被现实狠狠地痛击。
把目标定小一点,今天吃一口,就是100分!明天,哇,吃了两口青菜,太棒了!这样你才有信心和动力坚持下去。
心态首先调整好了,再说下面的技术性问题
一种是味觉上需要纠正。当然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真的是需要结合宝宝日常的饮食和吃饭的状态来判断,才能精准的分析出原因,给出准确的解决方案哈。这里给一个思路
米饭在口腔中经过咀嚼,唾液淀粉酶把米饭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是有甜味的,和微苦有涩味的青菜相比,已经养成嗜甜口味的宝宝就会选择米饭,抵触青菜。
一种是咀嚼能力和月龄不匹配。
26个月的宝宝,家长普遍会认为孩子大了,不需要过度关注食材的切配或者软硬,忽略孩子的咀嚼能力落后这个现状,直接给自己认为和孩子年龄相符的食物,我工作中还见过直接孩子吃大人的饭菜,上海青那么大一片菜叶,整个给孩子的,然后说孩子不吃青菜……但是孩子的吞咽-咀嚼过渡很可能停留在18个月甚至12个月,她不是不吃,而是吃青菜太费劲,太累,绿叶菜纤维比较丰富,而且和肉类不同,绿叶菜的纤维还有韧度,这都增加了咀嚼的难度。吃半天嚼不烂,或者嚼一会儿腮帮子累,都可能让孩子不吃青菜,表现上家长看到的就是不吃,抵触,看到绿叶菜就扭头,吃几口吐出来,吃吃吐吐。
原因其实分析起来很简单,常见的大致就这么两类原因。当然肯定还有一些喂养的细节需要调整,但是妈妈给的喂养细节几乎没有,我就不猜了。
只分析不给解决方案都是耍流氓,下面我说一下操作性的问题。
1、注意主副食的搭配。
这里说的搭配,指的是食材的搭配、营养的搭配、软硬的搭配、色彩的搭配、主食和菜品比例的搭配。
我重点说一下软硬的搭配和主食菜品比例的搭配
软硬的搭配指的是一餐中不能全部是韧的,需要咀嚼的食物,例如米饭配香菇炒青菜这一餐,也不能全部是软烂的,比如一碗面条,里面漂着两三片菜叶。
米饭是需要咀嚼的,青菜香菇都需要嚼,孩子吃不了几口就累了,就不吃了。家长担心孩子饿,很可能额外给奶,给零食,给水果,反而加重了孩子重口味的问题,也容易影响下一餐的食欲。
全部是软烂的粥、面条、馄饨、饺子这些吞咽多,咀嚼少的食物,宝宝得不到锻炼,改善的进度会很慢。
例如下面这是我们的学员宝宝一天的三餐,宝宝25个月
一餐两道菜品,一道是有需要咀嚼的食材,一道是偏软一点的,这样的搭配孩子不至于吃不饱,咀嚼也得到了锻炼。晚餐是炒疙瘩,面食容易消化,不会影响第二天早上的食欲。
主副食搭配的比例这里要提醒题主,一餐控制给孩子的量,为什么呢?
给她大米饭自己就可以吃饱了
一次给的太多,米饭吃饱了还会吃别的菜吗?
两个办法,一次少量给米饭,吃完了,吃菜了,再添一点米饭,不要直接给一碗米饭。
或者先上菜,后给饭。
2、注意食材切配的大小
如果妈妈给孩子的饭菜是成人吃的大小,参考上面我学员给孩子切的大小调整。
如果学员切的这么大孩子还是吃不了,就再小,再稀碎一点。
没有经验的家长只能靠这样的方法去不断调整和尝试,直到找到孩子能顺利吃进去,咀嚼完吞咽下去的大小,然后再慢慢切的大一点,逐渐让孩子适应。
3、如果是喜欢偏甜、咸等重口味的话,这个调整是比较难的,家长没有决心也很难有动力改变……总之注意控制零食的量和频次,水果注意搭配,软硬搭配,酸甜搭配,例如一次给50克水果,原来是直接给50克草莓,现在改为25克草莓,25克柚子。
4、最后说一点网络上常见的,给不爱吃菜的小朋友的建议——把菜藏起来,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
这是家长普遍愿意接受的办法,但是治标不治本。
怎么把菜藏起来?方法无非是剁馅、烙饼,变成馄饨、饺子、包子、鸡蛋饼、各种馅饼,还有一种建议是蔬菜榨汁做成面条、馒头的。
什么蔬菜榨汁做成面条、馒头的不用考虑了,都知道水果榨汁不建议孩子喝,不如吃水果,为啥蔬菜榨汁做成馒头就信了?
其他的方法,并不是不可取,如果是作为主食的调剂,丰富主食的种类,可以。比如每天三餐,晚餐安排馄饨、饺子、包子,可以的。但是不能说早上面条、中午馄饨、晚上包子,别说孩子会烦,大人也受不了。你就连着做三天,自己就头疼,不知道馅料怎么搭配。
做成馅料、蛋饼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蔬菜的量能不能满足孩子的生长发育需求。
注意看膳食宝塔建议的每日各类食物的比例,鸡蛋每天一个,这是很容易实现的。肉禽鱼和蔬菜基本上是1:2的比例,也就是孩子吃一口肉,要吃两三口菜。制作包子馅、馄饨馅的时候,肯定不能全都是蔬菜了,要搭配肉类,那么蔬菜和肉类的比例就要注意。网络上制作辅食的菜谱,比如下面这种,我随便找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