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附件的内容,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包括下列类型机构:保险及其相关服务,还包括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
广义上的金融服务,是指整个金融业发挥其多种功能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体来说,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活动为客户提供包括融资投资、储蓄、信贷、结算、证券买卖、商业保险和金融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增强金融服务意识,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金融制度建设,改进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增强金融业竞争力,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2021年金融服务领域人才趋势
2021年虚拟经济或许会出现报复性反弹,股市或将会是最耀眼的市场,券商需要扩张业务,迎接大行情。
人才招聘方面,银行社会招聘一定程度上转为银行业内循环,其他主要来自于校园招聘。受疫情影响,2020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在2021年或将有所延续,多人竞争一岗的局面将更为激烈。
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金融行业发展到全新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为继互联网技术之后变革金融行业的全新力量。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改变了金融渠道、获客等前端环节,也在驱动产品设计、风控、合规等中后台领域的变革。金融业务出现相应的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业务创新,包括智能支付、智慧网点、智能投顾、数字化融资等,推动金融业态发生深刻变革,赋能金融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金融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
近年来,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融资持续升温,金融科技产业规模迅速增长,金融行业新趋势使得人才需求高涨,金融科技类岗位将最为紧俏。
2021年,金融机构数字智能化转型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和渗透,如何满足企业转型升级需求,亟待数字化金融科技类人才的加入。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疫情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2021年预计奖金和薪资涨幅比例相比往年有所下降,跳槽薪资涨幅整体预计低于20%,财务状况良好、企业业务稳定将成为候选人求职的首选要素。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成为选择岗位的重要考虑因素。
三、2021年金融服务领域人才薪酬趋势
薪资是职场人价值体现的核心指标,从行业角度看,招聘薪酬排在前面的依然是金融行业。与《2020年秋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数据相比,金融行业平均招聘薪资持续上升。究其原因,2020年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及相关岗位薪资投入大幅提升。
2020年冬季求职期行业平均薪酬排行榜
1、上海
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国内金融中心,但从国内金融中心过度到国际金融中心任重而道远。
2020年,是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之年。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持续发展,上海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中心框架体系,金融中心核心功能日益增强,金融开放程度明显提升,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020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38700.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全年全市金融市场成交额2274.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增长54.4%,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额增长35.8%,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交额增长65.8%,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50.7%。
上海,一座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据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上海反超香港,首次跻身全球前四,离伦敦、东京仅有1-2分的差距。
排名虽然可喜,但我们仍需头脑清醒、认清现实,与世界其他金融发达城市相比,上海金融人才还有很大缺口。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2020年最新人才引进落户名单。公示名单有665人,其中有152人来自投资、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比例超过1/5,足见上海对金融人才的重视。
2021年上海金融服务领域中高端类人才需求很大,预计首席投资官、高级投资组合经理的薪酬可高达350000元/月;高级私募经理的薪酬可高达175000元/月;精算总监、高级固定收入分析师的薪酬可高达100000元/月;高级股权分析师、风控经理、投资者关系总监、财务经理、审计经理的薪酬分别高达85000元/月、80000元/月、78000元/月、70000元/月、65000元/月。
从上海金融服务领域服务外包类人才薪酬来看,财务分析的薪酬最高,最高可达到15000元/月;财务文员、出纳的薪酬最高可达8000元/月,最低也有5000元/月。
2、北京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是金融的核心资源。近年来,北京西城作为首都金融主中心区,加快推进世界高端金融人才聚集区建设,创新金融人才政策体系,拓展金融人才事业平台,强化金融人才服务保障,完善金融人才工作格局,形成了良好的金融人才生态环境,有力推动了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首都金融业要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树立战略思维,从大局出发,真正向前展望、提前谋局,不断增强首都金融业发展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2018年北京市委出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行动计划(2018—2022)》,为金融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事业方向。要对标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特别是围绕十大高精尖产业发展,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按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人一策”的方式激励科技领军人才。
薪酬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较高的薪酬水平是保持北京相对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2020年,北京市企业薪酬调查报告采用“线上”加“线下”模式开展调查。其中,“线下”数据涉及北京地区抽样调查企业4259户,在岗职工72.6万人;“线上”数据涉及全年在北京发布职位的9万户企业,全年居住在北京的470万名社会求职者,以及29万名应届高校求职毕业生。
北京企业薪酬水平位(国民经济行业薪酬价位(线下))
从2020年,北京市企业薪酬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北京金融业人才薪酬在各行业当中属于前列,在金融业薪酬具有显著竞争力。
预计2021年北京金融服务领域中高端类首席风险官的最高薪酬可达200000元/月;其次是精算负责人,最高薪酬可达135000元/月;第三是资产管理总监,,最高薪酬可达87000元/月。
从2021年北京金融服务领域服务外包类人才薪酬来看,财务经理、财务分析人员的薪酬最高可达15000元/月;财务文员、出纳的薪酬最高可达8000元/月。
3、深圳
2020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189.6亿元,同比增长9.1%,占同期全市GDP的15.1%;1-12月金融业实现税收(不含海关代征和证券交易印花税)1472.7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2%,居各行业首位。从贡献看,深圳金融业实现了全市超1/7的GDP和近1/4的税收,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刘平生也对深圳金融业以及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2020年的成绩进行了肯定,并透露,今年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以先行示范标准扎实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篇大文章”:
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但深圳金融业依然高歌猛进。近日刚刚发布的《2020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在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50强中,深圳名列第三;在副省级及计划单列城市金融竞争力榜单中,深圳凭借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优势排名第一,遥遥领先。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决胜年等大背景下,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稳企业保就业、脱贫攻坚等成为金融机构的责任所在,深圳各大金融机构勇担重任,不负众望地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一批金融机构由此摘取了抗疫先锋金融机构、“稳企业保就业”特别贡献金融机构、脱贫攻坚特别贡献金融机构等奖项。 同时,2020年,深圳金融机构继续在支持实体经济、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以及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不俗成果,成为拉动深圳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
表彰金融机构为经济特区建设所做的卓越贡献,“2020深圳金融名片”专门设立了“深圳特区40年特殊贡献金融机构”,与深圳经济特区共同成长起来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两大金融机构毫无争议地摘得该奖项。
“2020深圳金融名片”榜单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2020-2021年广东地区薪酬趋势》显示,2020年所调查的453个职位的平均月薪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增幅为2.02%。从地区来看,深圳平均月薪破万,连续8年居于榜首,达到10213元/月。广州平均薪酬水平在所调查地市中增幅最大,同比增长4.38%。行业方面,金融业平均月薪持续领跑,平均月薪达17333元。
从行业水平来看,金融等三个行业平均薪酬较高,全部超万元。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依然是高收入群体的聚集地,其上市企业高管平均年薪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金融业上市企业高管平均薪酬为191.46万元/年,同比增长10.36%。
近几年来,深圳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行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
2021年深圳金融服务领域人才薪酬预计首席投资官的薪酬最高可达到260000元/月;投资组合经理的薪酬最高可达到170000元/月;券商副总经理的薪酬最高可达到150000元/月;合规总监的薪酬最高可达到87000元/月。
从深圳金融服务领域服务外包类人才薪酬一看,财务经理、财务分析人员的薪酬最高可达到15000元/月,最低也可达到10000元/月;财务文员、出纳人员的薪酬最高可达到8000元/月,最低也可达到5000元/月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行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急缺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特许财富管理师、基金经理、精算师、副总裁级高管、稽查监管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九大类人才。
《2026-2032年中国产业金融服务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共六章,包含中国产业金融服务主体发展分析,中国产业金融服务行业领先企业分析,中国产业投资金融发展趋势与建议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