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昊宇、王静漪、李卓兰、沈?
制图:李晶
审校:姚珍
排版:周韫
1969年,利比亚的军事实力派领袖穆阿迈尔·卡扎菲通过一场果断的军事政变,成功掌控了国家大权,成为利比亚的最高统治者。42年后,这位被誉为非洲“万王之王”的独裁者,却在自己的故乡遭遇了极其惨痛的失败和耻辱,最终身亡,其子女们的命运也从昔日的王子和公主,沦为枪下亡魂或阶下囚。令人意外的是,卡扎菲逝世十多年后,他的次子赛义夫·伊斯兰却在新一轮的利比亚总统大选中异军突起,重新回到政治舞台。赛义夫这位曾被囚禁的前政权继承者,如何能够在动荡的利比亚政坛中翻盘?他的政治复出背后反映了利比亚民众怎样的期待?他是否有能力带领利比亚走向和平与繁荣的未来?
执政之后,卡扎菲深受纳赛尔主义的影响,开始推行具有鲜明伊斯兰社会主义色彩的改革举措。他采取了石油资源国有化的政策,以掌控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命脉,同时大力发展教育,改善民众生活水平。在军事方面,鉴于自己是通过军变夺权,卡扎菲避免建设一支强大的正规军队,反而依靠传统的部落民兵体系来巩固政权。这种依赖部落力量的做法,意外地加剧了忠诚于卡扎菲的西部部落与东部昔兰尼加部落间的矛盾,为日后爆发的内战埋下了深深隐患。此外,政权高度集权,利比亚的公民社会几乎无法参与政治生活,宗教场所如清真寺成为政权之外政治活动的中心,极端主义思想也因而在地下活动中得以滋长。
2010年12月,突尼斯一名小贩穆罕默德·布瓦吉吉自焚抗议,引发了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利比亚作为邻国,迅速被这股抗议潮席卷。2011年2月中旬开始,由于长期的西方制裁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和对自由的渴望,利比亚民众走上街头,示威者包括自由派人士、东部部落以及伊斯兰主义者。抗议很快演变为暴力冲突,政府军的武力镇压激化了双方对峙。2月24日,前司法部长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勒在贝达召集高级别会议,商讨组建过渡政府。不久,贾利勒领导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NTC)正式成立,负责协调反对派军事行动,并谋划最终建立民选政府。尽管反对派组织日益规范,政府军仍占据优势,由卡扎菲的小儿子哈米斯指挥的精锐部队一度连连获胜。然而,联合国安理会于3月17日通过1973号决议,设立禁飞区,西方联军从3月19日起以“保护平民”的名义介入军事行动,连续空袭削弱了政府军实力,反对派逐渐转守为攻。尽管反对派和北约干预的力量有限,战事在4月时陷入僵持,但随着战略要地米苏拉塔的失守,局势逐渐倾向反对派。半年后,8月底,反对派攻陷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42年的统治最终崩溃。10月21日,他在家乡苏尔特被捕并遭杀害,其子穆塔西姆亦命丧当场。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利比亚陷入了长达近十年的内乱和混战。这个北非国家经历了经济急剧萎缩、政局四分五裂、民众生活困苦的黑暗岁月。昔日掌控国家几十年的卡扎菲家族也遭遇支离破碎的命运,许多成员在战乱中丧生或逃亡他国,生活天壤之别。
卡扎菲共有八名子女,被视为接班人的第五子穆塔西姆、第六子赛义夫·阿拉伯和小儿子哈米斯都在内战中丧命,其余幸存者则各自流亡或被捕。长子穆罕默德和女儿艾莎在亲信护送下成功逃离,辗转阿尔及利亚,最终获得阿曼政治避难。次子赛义夫·伊斯兰于2011年11月被民兵抓获,随后被关押在西部城市津坦,直至2017年6月获释。三子萨阿迪先是流亡尼日尔,2014年被引渡回国,2021年9月获释。四子汉尼拔偷渡至黎巴嫩,至今仍被黎巴嫩政府羁押。
过去两年,卡扎菲的次子赛义夫意外重新进入公众视野。经历了多年的低调蛰伏后,他在总统选举的竞选活动中重现锋芒,获得了不少民众支持。那么,他是如何完成这一政治逆袭的?
赛义夫1972年出生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曾在瑞士和利比亚接受优质教育。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利比亚著名的黎波里法塔赫大学,获得建筑与工程学学士学位。1998年,他投身政治,创建了卡扎菲慈善基金会,试图以“人道主义大使”的形象赢得国际认可。随后,他赴欧洲深造,2000年在奥地利获工商管理硕士,2002年起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国际结算专业,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尽管论文被质疑存在抄袭)。西方的教育和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据悉,英美等国情报机构曾对其进行深度渗透,使其逐步接受西方的民主与自由理念,并在政策制定上更倾向于亲西方路线。
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涉嫌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入侵。赛义夫劝说卡扎菲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赢得西方认可。同年,他代表利比亚向洛克比空难遇难者家属支付27亿美元赔偿,表现出极大妥协。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