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晋再度进组拍戏,唐嫣携娃现身被拍”——这样一则热搜话题,瞬间让评论区炸开了锅,迅速分化成两大阵营:一派声嘶力竭地喊着“赶紧离”,另一派则急切地呼喊“别瞎cue”。圈内之人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就连横店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都能一眼认出罗晋那标志性的行李箱——蓝标系列,28寸的规格,每次一住就是漫长的四个月,连酒店的保洁阿姨都知晓他女儿的可爱小名。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琐碎背后,实则隐藏着一段别具一格的婚姻轨迹。
自2020年至2025年这五年间,罗晋马不停蹄地拍摄了9部影视作品,几乎年年都在外漂泊,远离温馨的家乡。他的工作地点多集中在横店或是宁夏那片广袤无垠的荒漠之中。拍摄《旷野之境》时,他甚至在春节期间都坚守在戈壁滩上,迎着凛冽的风沙艰难拍摄。而唐嫣则选择了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产后毅然决然地将工作室迁回了上海。她接戏的唯一准则便是“能否当天往返家中”,在这三年时光里,她仅仅接了两部戏,且全部是在本地搭建的场景中完成拍摄。表面上看,一个在事业上全力冲刺,另一个则主动放缓脚步,但实际上,这背后是一种清晰明确的角色分工:必须有一人从剧组的繁忙事务中抽身而出,全身心地投入到“妈妈”这一角色中,专心陪伴孩子成长。
这种独特的生活模式,在娱乐圈内被戏谑地称为“候鸟婚”。邓超和孙俪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不过他们早早地就通过巧妙的公关手段,向大众讲述了“等等和小花”的温馨故事,成功安抚了观众的情绪。而唐嫣和罗晋则显得格外低调,从不晒娃,也不秀恩爱。于是,同样是处于分居状态,他们的婚姻却常常被外界误解为“冷战”的代名词。说到底,观众们并非真的担忧他们会分房而居,而是害怕他们的分居是悄无声息、毫无预兆的,仿佛一场没有预告的暴风雨。
然而,感情从来都不是靠同框的次数来维系的。罗晋在拍戏期间,每晚十一点都会雷打不动地和女儿进行视频通话,为她声情并茂地读绘本,一读就是漫长的半小时。画面中灯光昏黄而柔和,唯一能清晰看到的就是手机屏幕反射出的他眼中那温暖而坚定的光芒。唐嫣在节目中曾幸福地提及:“上次和他见面是在六一儿童节,他半夜匆匆飞回来,第二天一大早又匆匆离去,女儿还以为爸爸是家里的大快递呢。”她笑着说出这句话,随后又温柔地补充道:“其实这样也挺好,小别胜新婚嘛。”这句话很快便登上了热搜榜,但却没有人留意到她接下来那句饱含深意的话:“只要心里不觉得别扭就好。”
感情的稳固,既需要深厚的信任作为基石,也需要坚实的经济支持。根据天眼查所提供的信息,两人名下的公司依旧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关联。去年,他们还对一些股权结构进行了调整,罗晋更是增持了唐嫣手中一家影视子公司的股份。一位财务领域的朋友直言不讳地说:“要是真打算分手,第一步肯定就是拆分资产,毕竟谁也不想和钱过不去。”而从剧组的报销单中也可以发现,罗晋的房车费用里常常会出现一笔“上海往返机票”的支出,尽管没有工作安排,但他还是会毅然决然地飞回去,通常只待上一晚便匆匆离开。即便机票的开销不小,但总能顺利通过财务审计,就连唐嫣也得在上面签字确认。
当然,分居生活也并非毫无风险可言。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形象地比喻道,长期的分居就像是把婚姻放进了一个真空袋里,而里面的氧气就是那份珍贵的感情,抽得越久,感情就越难以顺畅地“呼吸”。哪怕是一张偶然间曝光的新剧照,或者是孩子某天突然天真地问“为什么别的小朋友的爸爸不用视频”,都可能成为刺向婚姻的一支毒箭。罗晋的应对方式则简单而直接:每部戏杀青之后,他第一时间不是回到北京的家中,而是直奔上海而去。出租车票根塞满了他的钱包,一年下来,竟然能叠成一摞扑克牌那么厚。
粉丝们的关注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去年,罗晋的超话主持人发布了一则公告,不再单纯地刷屏“罗晋唐嫣这一天合体了吗”,而是改成了“罗晋唐嫣这一天幸福了吗”。在一项两千份问卷的调查中,八成的网友表示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夫妻间真实而自然的互动,而不是那些经过精心修饰的合照。观众的审美观念在不断地变化着,谁还愿意继续沉浸在那些刻意的甜蜜假象中呢?于是,唐嫣的探班路透图也随之公开,虽然图片的像素有些模糊,但她手里拎着的保温桶却格外引人注目,桶里是上海家里精心炖制的排骨汤,油花清晰可见,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暖与幸福。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民法典中提到“分居两年”可以作为离婚的依据之一,但前提必须是感情确实已经破裂。罗晋和唐嫣这种“因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合理分居”,在法官的眼中和军人戍边的情况相差无几,只要一方不同意离婚,那么离婚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一位婚姻律师也表示:“他们每天都在进行视频通话、节日团聚、财务混合管理,哪来的感情破裂一说呢?先拿出比‘没同框’更有力的证据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