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根据不同考生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志愿填报方案,解答考生和家长的疑问。
我曾看过张雪峰针对专升本事情的一个连线。
他说:
“如果是为了后续考公考研,可以考虑专升本,不然不划算。”
也曾直接连线学生家长,根据学生的现实条件直接建议:
“专业好就业,实操技术性比较强的,升本科也没太大必要。”
事实上张老师说的确实没错,专升本别想得太天真,没那么容易。
02
有人说,专升本是一个提升学历的好机会,就算难也值得一试。
但实际并不是成功专升本后,就能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堂妹高考落榜无奈选了一所专科学校,毕业之后认真努力也成功升了本科。
她本来以为学历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只要是本科生就可以拥有一个好的未来。
然后在校期间,明天按时起床上课,下课后和男朋友约会看电影,晚上回寝室和室友一起八卦聊娱乐明星。
把自己当成普通大学生,过正常大学生的生活。
她想着拿到本科学历证书然后找份稳定工作应该不难。
谁知道到了面试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没有自以为的那么简单。
企业招聘简章上要求学历专科及以上的,堂妹都投了简历。
但校招面试的时候,企业首先看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而社招时,很多企业只认本科的第一学历,专升本根本没有机会。
尤其堂妹这个专业,别说全日制本科,研究生也是有的,专科升上本科基本都不招。
堂妹到现在还一直懊恼:要是专升本的时候谨慎些,就可以避开这个“雷”了。
报选专业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也没有提前搜集省里的院校、专业信息,只想着在自己的专业上往上升本会更容易些。
当时有好多参加工作的学长学姐,堂妹也没主动咨询下什么专业好就业。
自以为是就报考了,结果出来时还沾沾自喜,没想到即使成功了也并没有太大的助力。
学历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堂妹早早做好计划,确定好自己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并且为之去努力,也不会这样了。
03
大学经常有一个寝室的人一起“得道”,而我们宿舍却不一样。
室友喜宝,从小就是学霸,高考失利上了专科,进校之前就决心要撕掉专科生的标签。
喜宝整体不是在上专业课的路上,就是在参加各项活动累积学分中。
如果有事情要联系她,去图书馆自习室准能找到。
她还跟备考的学长学姐们做学习搭子,做人生规划定学习计划,对未来,All in!
原本以为拼尽全力成功上岸的室友肯定能有好的未来。
但是后来拿到的offer无非也就是996的“稳定”,到手工资跟另一个部门专科学历的同事一样。
后来看朋友圈中偶有抱怨的喜宝,才发现原来专升本真的没有那么值钱。
看到了也认识到了这个事情的喜宝,后来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努力成功上岸。
和她聊过一次知道她准备考研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她朋友圈的消息了。
再后来刷到的时候,就是她奋斗两年成功上岸的喜讯。
学历的提升,让她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不仅调换了岗位,也涨了薪资。
在喜宝的眼里,人生不会完美,但只要认真对待过,有瑕疵也不会留遗憾。
04
而我自己,一开始我就清楚上专科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有一点学历和学习能力。
毕竟高中毕业说着不好听,而且真的很难找到工作。
同时我也很了解自己什么德行,自我认知非常到位。
我的目标就是毕业后找一份工作搞钱,实现经济独立,不找家里要钱就行。
所以毕业前我就广投简历,优先考虑专业其次是兴趣,所有回应我的工作我都去试岗。
最后选定了专业不对口的一份与图书打交道的工作,工资低但是贴近兴趣爱好。
虽然薪资低,但我也能理解。
不过我是奔着钱来的,所以一开始我就愿意好好工作。
但凡公司的外派项目,都积极报名,“指哪儿打哪儿”,不推诿。
这样地快速学习,我成长的很快,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
虽然我专科毕业,可我在校期间就已经找过实习,给自己积攒了些经验。
再加上后来工作后努力拓宽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也算小有成就了。
在家里亲戚中,我算不上拔尖,但也是中上层,也算得上过的好了。
05
专升本没那么难,但也没有那么容易。
本科一词在外听确实好听,但是如果对于一开始目标就不在此的。
本科一词只能算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真正雪中送炭的,是自己学到的能力和积攒的经验。
如果真的确定好了未来要走的路,那就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努力走下去。
生活就像一盘菜,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调味品,不同的人去炒,味道不一样但可能同样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