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朋友联系我,说他们公司最近业务严重下滑,老板要求优化人员,他下面的一个会计名列其中,看我能不能帮他。我很奇怪:企业会给一笔不菲的补偿金啊。他说:“老李40多了,学历较低,只有一个中级证书,出去了大概率会失业,他用什么还房贷、养孩子、供老人?”中年失业,也真是尴尬。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当初要没及时觉醒,我现在大概率跟老李差不多吧。因中学贪玩,只上了一普通二本,毕业后一直呆在一家年营收只有3、5个亿的外资厂,因为学历不高,找工作时备受打击,所以前5年把主要经历放在考证上,拿到税务师、CMA。经过差不多10年奋战,从助理一路升到了经理,一年七七八八能拿到30W左右,作为一个二本子,暂时也满足了。
学霸、大神的成功之路很难复制,作为一个从业时起点在平均水平以下的过来人,或许我的一些经验和事后的思考对你今后的职业规划有些许帮助。
一、早考证,多考证
作为财务,证书就是我们向上的阶梯。
没有牛哄哄的毕业证,你若不想40岁被退休,那么,赶紧去考证吧。
考证不一定能帮你实现阶层的跨越,但却能帮你构建系统的财务知识体系。
考证虽然不是一定会改变你的命运,但确实能改善你的命运。
更重要的是,考了证会增强你的自信心。
你要问,可考的证书很多,初级、中级、高级、注会、税务师、评估师、CMA、ACCA......,这么多,都要考吗?
先看个故事。
一青年大学毕业后,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个也没有完成。于是去寻求智者的帮助。智者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你先去帮我烧壶开水!” 青年装满一大壶水,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火烧尽了,水也没开。
智者告诉他:“你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壶装的水太多一样,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多去准备柴火!” 青年大悟,回去后,他把计划中所列的目标划掉了许多,只留下最近的几个,几年后,他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 所以,初入职场,不要把目标定得太多太高。
给自己设定个小目标,先考必须的、实用的,比如:3年内拿下xxx证。个人觉得,可从税务师开始,它里面的会计知识、税务知识足够一般的中小企业使用了,并且它比CPA容易。其次,有必要学一学CMA,这个跟业务接轨,企业很实用。
当然,能考CPA更好,但我个人觉得在企业性价比不高,这也是我过2门又放弃它的原因之一。如果你准备跳槽到比你现在更高的职位或去事务所,这个就是必考项了。
当然,考证的日子又枯燥又辛苦,但你不是想牛逼吗?那都是苦逼换来的。
二、多拜师,尽快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老会计”
证书只能证明我们的学习能力,但会计是一个很注重实际运用的学科。
我们都听说过:会计不怕老,越老越吃香,这句话这在以前是对的,因为老会计见得多、会的多,经验丰富。但现在老会计就意味着被退休,因为你越老成本越高。如果你只是重复做简单的记账报税等工作,那么可替代性就太强了。过去的ERP,现在的财务共享中心,以后的AI,都是你的对手。因此会计想要越老越吃香,就要向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业财融合等方向发展,不要一直停留做帐报税的层面。
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变成全能型选手:会计核算、税务管理、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全面预算、业绩评价......,可能没有机会全部做一遍,但没有实操过的你得了解它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并且要面向未来,必须精通其中的几项技能。
怎么学习?去网上拜师。现在网络上大咖云集,各种课程:税务筹划、新政讲解、报表分析、BP培训......应有尽有,想学什么都有老师教你。既能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资讯,又可以选择你需要的项目深度学习。我买过一些专业课程,老师讲得很不错。当然,课程良莠不齐,要多加辨别。
朝着目标前进的路,每一步都不会白走。
三、走出去,熟悉公司的一切
华为提出的会计要懂业务,现在都在谈论的财务BP,其实就是要会计熟悉企业的整体业务,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
会计,不要停留在写写算算的层面,去仓库看看原材料什么样子,去车间看看产品怎么生产出来的。
会计,不能整天坐在那儿,多去其他部门走走,去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企业的价值链情况;多去税局沟通,及时知道税收新政的变化;定期去事务所拜访,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给你提出一些管理建议。
走出去,天更广阔了。
四、最重要的,你要会做人!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臞(qú)儒”,就算你文武双全,老大不爽,你也只能去喝盖碗茶。企业里面一言堂很正常,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说个亲身经历的一个事例:前任经理,业务水平不错,但人比较拧,总跟业务经理较劲,关键这个经理还兼总经理的翻译,后面搞得总经理对他也颇有微词。我上任后,主动跟业务经理联络感情,甚至我休假时,就让我部门的人有事向他汇报,结果他非常配合我的工作。
财务部跟很多部门要打交道,为人处世,交流沟通能力很重要,你的账做的再漂亮,报表算得再准确,情商不高也很难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