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客观题)考试真题解析2024
1.关于法律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解释都具有法律效力
B.文义解释是首先使用的解释方法
C.历史解释的对象主要是立法过程中的资料
D.目的解释是根据法律的外在目的进行解释
答案:BC。A选项,非正式的法律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有正式解释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A错误。B选项,文义解释是最基本的解释方法,通常是首先使用的,B正确。C选项,历史解释主要是通过研究立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来理解法律,C正确。D选项,目的解释是根据法律的内在目的进行解释,而非外在目的,D错误。
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法律行为()
A.甲捡到乙丢失的钱包
B.丙与丁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C.戊创作了一部小说
D.己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
答案:BD。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A选项甲捡到钱包属于事实行为中的拾得遗失物,不是法律行为。B选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C选项戊创作小说属于事实行为中的创作行为,不是法律行为。D选项己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是基于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而实施的行为,属于法律行为。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
B.人民
C.工人阶级
D.全体劳动者
答案:B。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公民是法律概念,范围比人民广,A错误;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C错误;全体劳动者只是人民的一部分,D错误。
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形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A.甲潜入某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时,听到门外有脚步声,以为有人来了,便匆忙逃离
B.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张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张某负轻伤
C.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
D.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存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拾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交给李某
答案:AB。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A选项甲正在撬保险柜属于着手实行犯罪,因听到脚步声以为有人来而逃离,是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属于犯罪未遂。B选项乙开枪射击张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只将马打死,张某仅负轻伤,犯罪未得逞,属于犯罪未遂。C选项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实施,已经完成了煽动行为,构成犯罪既遂。D选项丁在还未冒领物品时,因害怕事情败露而放弃,属于犯罪中止。
5.下列关于行政许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B.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
C.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D.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答案:ABCD。A选项符合《行政许可法》第五条的规定。B选项依据《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C选项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九条,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D选项按照《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6.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一批货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有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可能。甲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中止履行合同
B.解除合同
C.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
D.继续履行合同
答案:AC。根据《民法典》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等情形,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可以中止履行。当事人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所以甲公司可以中止履行合同并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AC正确。在乙公司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前,甲公司不能直接解除合同,B错误;在有证据表明乙公司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时,继续履行合同可能使甲公司权益受损,D错误。
7.下列关于民事诉讼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B.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C.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
D.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