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
A.甲误将张三当作李四杀害
B.乙误把白糖当作砒霜投毒杀人
C.丙盗窃时以为某包裹内是金银首饰,打开发现是现金
D.丁在运输毒品过程中以为自己运输的是假币
答案:D。
解析: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事实情况的不正确理解。A选项属于对象错误,甲本想杀李四却误杀张三,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对象错误;B选项属于手段错误,乙用白糖当砒霜,是对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C选项属于行为性质相同的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D选项中运输毒品和运输假币是不同的犯罪构成,丁的错误属于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不是事实认识错误,而是法律认识错误。
2.以下关于诉讼时效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
B.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C.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10年
D.诉讼时效期间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延长
答案:B。
解析:A选项,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实体权利并不消灭,只是债务人获得抗辩权;B选项,根据《民法典》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正确;C选项,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20年;D选项,诉讼时效期间是法定的,不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延长。
3.行政机关作出下列哪种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警告
B.罚款500元
C.责令停产停业
D.没收违法所得1000元
答案:C。
解析: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A选项警告和B选项500元罚款、D选项没收违法所得1000元通常不需要举行听证。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
A.管制
B.拘役
C.罚金
D.有期徒刑
答案:C。
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不属于主刑。
5.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甲将自己的房屋卖给乙,合同签订后,甲又将该房屋卖给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的合同无效
B.甲与丙的合同无效
C.乙可以要求甲继续履行合同
D.乙可以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答案:D。
解析:甲与乙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以及甲与丙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均是有效的,因为合同的效力与是否办理过户登记无关,AB选项错误;由于房屋已经过户给丙,丙取得房屋所有权,甲无法再向乙履行交付房屋的义务,乙不能要求甲继续履行合同,C选项错误;甲的行为构成违约,乙可以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D选项正确。
6.下列关于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B.在环境污染侵权纠纷中,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C.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患者无需承担任何举证责任
D.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答案:C。
解析:A选项,“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正确;B选项,在环境污染侵权纠纷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正确;C选项,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患者需要对其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关系、就医事实以及损害结果承担举证责任,并非无需承担任何举证责任,错误;D选项,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正确。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物权的基本原则?()
A.物权法定原则
B.一物一权原则
C.公示公信原则
D.等价有偿原则
答案:D。
解析:物权的基本原则包括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公示公信原则。等价有偿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但不是物权的基本原则。
8.甲教唆乙去盗窃丙的财物,乙在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重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B.甲、乙都构成抢劫罪
C.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盗窃罪
D.甲、乙都构成盗窃罪
答案:A。
解析:甲教唆乙盗窃,甲构成盗窃罪的教唆犯。乙在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根据《刑法》规定,转化为抢劫罪。甲对乙使用暴力的行为没有教唆和预见,所以甲只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