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提出申诉。
A.当地人民政府
B.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C.同级教育行政部门
D.人民法院
2.某教师在讲解“函数单调性”时,先通过具体函数图像让学生观察上升、下降趋势,再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描述这一规律。该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
A.直观性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的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因材施教原则的结合
C.启发性原则与巩固性原则的结合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初中生(12-18岁)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B.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C.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4.某学生在背诵英语单词时,将“ambulance”(救护车)谐音为“俺不能死”来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5.《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课程应聚焦核心素养,体现()。
A.知识本位、学科逻辑、社会需求
B.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实践育人
C.应试导向、分数优先、技能强化
D.兴趣驱动、个体差异、个性发展
6.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于是暂停讲解,用眼神示意该生集中注意力。这种课堂管理方法属于()。
A.直接干预法
B.间接暗示法
C.惩罚法
D.强化法
7.某教师在设计《背影》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将“通过分析父亲爬月台的细节描写,体会深沉的父爱”作为重点。这一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综合实践目标
8.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师对违规违纪情节较重的学生,可以实施的教育惩戒是()。
A.点名批评
B.承担校内公共服务任务
C.罚站一节课(不超过45分钟)
D.停课停学
9.某学生因一次数学考试失利而认为“自己永远学不好数学”,这种不合理认知属于()。
A.绝对化要求
B.过分概括化
C.糟糕至极
D.选择性概括
10.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将“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作为教学目标,这体现了()。
A.目标表述的可操作性
B.目标内容的学科综合性
C.目标设计的情感导向
D.目标设置的难度梯度
11.某班级开展“环保小卫士”主题班会,学生通过展示调查数据、表演情景剧、讨论解决方案等方式参与。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12.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师期望水平的差距
B.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解决问题水平的差距
C.学生当前成绩与班级平均成绩的差距
D.学生生理发展水平与心理发展水平的差距
13.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若发现小组内个别学生“搭便车”(不参与讨论),最合理的应对措施是()。
A.批评该学生,要求其立即参与
B.调整小组分工,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
C.取消该学生的小组评价资格
D.暂停合作学习,改为教师讲授
14.《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社会参与”的重点是()。
A.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B.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C.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D.审美情趣、劳动意识
15.某教师在课后反思中写道:“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深,主要原因是我在讲解时过于依赖板书,缺乏直观教具的辅助。”这种反思类型属于()。
A.纵向反思(与过去的自己比较)
B.横向反思(与同事比较)
C.理论反思(结合教育理论)
D.实践反思(针对具体教学行为)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