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一文带你了解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前瞻趋势

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专项定制

经济数据

数据系统

1、消费金融产业全景分析

消费金融生态圈包括核心参与者和外围服务提供方,其中核心参与者包括消费品提供商、资金提供方和消费金融需求方,外围服务提供方包括征信服务提供方、支付支持方、大数据营销提供方等。

消费需求方有购买产品的需求,进而产生了资金借贷需求,随即他们向金融服务平台申请借款;消费金融服务平台则依据外围服务提供方,如征信机构所提供的信用报告以及消费者本身的贷款资质对贷款进行审批;在审批结束后,通过审批的消费者将获取的资金投入消费中,从而完成了消费金融产业的良性闭环。

另在消费金融产业中游,大量玩家的涌入也让消费金融产业枝繁叶茂。其中不乏商业银行的身影,如中国银行下设的中银消费金融、北京银行下设的北银消费金融;同时还有电商平台的加码——背靠淘宝商城的蚂蚁金服、背靠京东商城的京东白条等;

消费金融产业另一批精锐部队则是大型非金融企业,建立消费金融子公司的初衷则为促进本集团产业的销售,如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海尔消费金融公司等;最后,则是中小型玩家,市面上小额贷款公司、P2P贷款平台则均如此类。

消费金融领域不同的玩家,在产业内有不同玩法,本文会在竞争格局中详细介绍。

2、中国消费金融潜在发展规模分析

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3%,至2020年上半年金融几个欧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46.3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有小幅增长。

住户个人消费贷款则代表着消费金融的潜在市场规模上限,个人消费贷款的快速增长,也昭示着消费金融增长的巨大潜力。

1)实际市场规模分析

根据国家商务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不含房贷)规模为8.45万亿元,市场渗透率为22.36%,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届时渗透率将达25.05%。从渗透率判断,我国消费金融仍处于发展初期,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019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表现为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费用下降;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依赖于线上的消费金融业务在增加;整体受行政处罚较少的行业发展特征。

2)政策导向分析

从经济角度看,2018年中美贸易战打响,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投资、出口的经济催化剂实效大不如前,如今经济驱动转向消费驱动,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8%,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并呈现全面爆发的局势,对外投资和出口局势不利。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消费对经济发展贡献力度有所上升,未来消费金融产业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从政策角度看,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但同时,行业也暴露出了诸多不合规经营问题。故从长期看,消费金融前景被看好,但短期内国家的政策导向是整顿洗牌。如2017年11月,发布“监管部门不得新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对现金贷业务做全面规范”的政令。2020年国家进一步出台政策明确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规范发展。

3、中国消费金融竞争格局分析

从竞争角度看,消费金融行业的众多玩家具有多个赛道。不同的赛道不同的主体所具有优势也各有不同。

1) 消费金融牌照赛道分析

首先,牌照是消费金融所绕不开的议题。在消费金融市场上,共有互联网小贷牌照、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两套牌照体系;其中消费金融公司牌照门槛更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要求具备“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600亿元人民币,并连续两年盈利”的条件;

对于非金融机构而言,则要求具备“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最近1年年末净资产不低于资产总额的30%以及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条件。而互联网小贷牌照则没有上述要求。

目前我国共有2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中今年以来已经陆续有平安消金、小米消金及阳光消金三家发起设立。截至2019年末,24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总额4988.1亿元,贷款余额472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7%和30.5%。

行业内各家公司规模差异较大,截至2019年末,捷信、招联、马上等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截至2020年6月末,消费金融公司已发展到26家,资产规模4861.5亿元,贷款余额4686.1亿元,服务客户数1.4亿人。

在牌照赛道上,金融机构玩家和大型非金融机构玩家具有较大优势,首先消费金融牌照属于稀缺资源,含金量非常高,不仅可直连央行的征信系统,获取征信数据,还可享受金融机构15%所得税的政策。同时,消费金融牌照持牌企业的经营杠杆相比其他无牌照消费金融公司更高,可以达到8-9倍。

2)流量赛道和风险防控赛道分布

在金融行业,最核心的问题始终是流量和风控。首先在流量领域,传统小额贷款公司、P2P平台打法则为地扫模式、贷款广告宣传等,成本高但收效微小;而非金融机构平台和银行系玩家类似,靠着多年积累自带流量,且都在积极与消费场景连接,也都在利用大数据寻找或变现流量;

但细细观察,上述二者在流量领域仍具有一定壁垒;综合来看,电商平台系消费金融公司在流量场景上无人能敌,天然带有电商DNA或社交DNA,利用这电商场景或社交场景即可完成流量的惊人裂变。

从风控领域看,银行系玩家和电商平台系玩家各具优势,银行系玩家背靠央行征信系统,且具有成熟的风控体系;而电商平台系玩家则拥抱大数据,大数据则能帮助其更精准的描绘用户画像,进行风控建模。

综合来看,电商平台在流量及风控赛道上的优势更突出,银行系玩家、非金融机构玩家次之,而小额贷款公司、P2P平台在该领域并无优势。

消费信贷用途从家电、家装延伸至教育培训、旅游等越来越多的非耐用品和服务性消费领域。同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家电消费金融领域,苏宁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已布局深远,建起了较大的资金、技术、产品壁垒,故可推断苏宁、海尔消费金融未来所获机会较大;

同时在教育领域,则是京东校园白条、百度有钱花、学好贷等领域在教育这一垂直领域具有较大优势;而在旅游消费金融领域,目前这一细分领域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形成,未来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厮杀也令人期待。

综合来看,未来,综合性电商消费金融以及在上述子细分领域耕耘已久,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4、疫情对消费金融冲击分析

疫情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冲击直接体现在规模、风险、利润三个方面。一是因客群消费意愿、消费能力遭受重创,客户短期消费需求下降,信贷规模必然受到影响。

从代表性消费金融企业2020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受疫情的冲击较为严重,其中湖北、海、招联、北银、尚诚、锦程等消费金融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均较2019年同期有明显下降,疫情下不良资产风险上升,导致企业净利润下滑。

为应对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影响,以中原消费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切换至基于TCE平台打造的新核心系统,增加公司消费金融业务的风险把控能力,2020年下半年随着疫情的缓解、经济的恢复以及行业的转型,下半年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水平有望回暖。

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环境、行业现状和市场需求特征,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潜力,行业典型企业经营模式...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产业招商

可行性研究

低空经济

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

前瞻经济学人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卖楼的干不过卖酱油的”,揭秘酱油产业背后的魔法

人均500元的宫廷饭,猛攻小城餐桌

2025年中国液压行业进出口现状 我国液压行业国产化替代显著【组图】

THE END
0.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化工产业 发展前景 一、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化工产业也在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化工产业的发展水平,并,并不断的引进高新技术来推动传统化工产业的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926/j}rn
1.2024年绿色金融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预测绿色金融市场特点及市场挑战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在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并将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绿色金融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在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并将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增jvzquC41yy}/eqnpckxo0lto1pkxu8724665594377<57A>70unuou
2.恒生电子系列(一)行业竞争格局全文目录:一:行业竞争格局二:公1.2 行业发展前景 行业的长期发展的主要逻辑: (1)对标国际,国际巨头的市值是700亿美元 (2)金融市场全方位改革促进了金融IT的发展 (3)金融行业的结构性以银行为主体,券商有很大空间 (4)人均收入和gdp总量持续性增长 (5)居民财富配置的结构性转变 (6)国内券商和海外券商投行的规模对比 jvzquC41zwkrk~3eqo5959779;?458745;823>5
3.银行行业前景汇总十篇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银行行业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90 -02 一、当前银行业发展现状 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6994?3jvor
4.金融大咖齐聚恒天财富直播间,共话财富管理行业投资前景面对金融市场的波动与“不确定性”,不少高净值群体已将风险规避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期望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建立起更宽的财富安全边界。而今,财富管理行业的资产配置服务2.0时代全面开启,为帮助客户增强抗风险能力,深谙资产配置之道的恒天财富立足专业实力,通过全力打造“一大平台、七大专卖店”、上线“全生命周期”资jvzq<84yyy4kllpd0et04973/2903B4ea39::;68254ivv
5.说说金融行业的一些坑(干货)没错,姐姐就是在传说中bitch贼多的金融业,说说个人踩过的一些坑,我踩过的弟弟妹妹们就不要再踩了 1)尽可能去食物链上层,这是个每层甲方都会无限压榨乙方的行业。能去投行咱就不要去券商了,能去基金咱就不要去投行了。虽然有些甲方赚得少,但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把活都外包给乙方了。甲方有多舒服,乙方就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28A5;83;71
6.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工资待遇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怎么样?工资待遇高吗?据统计,中国金融行业40.5%的岗位拿¥6-10K取自478040份样本。按学历统计,中专工资¥9.5K,按经验,应届生工资¥9.1K。中国金融行业招聘哪些岗位?招聘职位有: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理财经理,投资顾问,保险顾问等。jvzquC41yy}/lxgwk0ipo8xcncxz1zzcpi{p/jqn1kte/snptqth1
7.中国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名称:中国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1年) 编号:1912859 ←电话咨询时,请说明该编号。 价格:电子版8500元 纸质+电子版8800元 优惠价:电子版7600元 纸质+电子版7900元 可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电话: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邮箱:KF@Cir.cn 订购协议:DOC / PDF 提示:如jvzquC41yy}/erw0ep5:1A:1LktSqwlJcpmZgancp\nvcwl[wHg[jjsS0jznn
8.从事金融行业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金融行业:意义、价值与广阔前景 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其对于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个人角度来看,金融行业为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丰厚的收入回报。无论是投资银行家、证券分析师、保险精算师还是风险管理师,都能够凭借自身jvzquC41hwteu7mgzwt/exr14285/:5/4;533>7222?90qyon
9.限薪令来了!有了CFA这个证,真的会有几十万的年薪吗?二、金融行业就业前景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金融行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输血渠道,承载了非常重要的任务。整个金融市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长期的价值投资成为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创新步伐明显加快,企业试图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助力中国经济腾飞,从量变演化为质变。 jvzquC41yy}/m~fklk4dqv4ehc556;5832630qyon
10.创新+风控:促进消费金融“破茧成蝶”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的消费金融业务从2007年开始起步,经过不断探索、创新与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发展范式,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以及新经济形态的产生,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与空间,并有可能成为未来5至10年个人金融服务领域可挖潜的最大“蓝海”与“金矿”。 jvzquC41yy}/hrscpeobnwjyu0ipo7hp1kl0ko4423<238y423<23:6a32=75?3jvor
11.金融支付行业前景范文移动支付的发生离不开产品的消费和银行终端的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移动支付行业以加强合作伙伴对本行业的信任,实体店和电子商务统领了消费行业,所以移动支付应加大与这些行业的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联系他们,交流移动支付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对他们行业的好处。同时还应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在法律健全的移动支付环境下,规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79:/j}rn
12.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汇总十篇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如人们对银行的信赖以及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较强。未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的风险优势将会更加明显,人们对银行的信赖程度也会不断增加。因此,未来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会更加稳固。 (三)前景预测 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6;19<3jvor
13.财经类专业“遇冷”!金融行业,不香了?财经类新浪财经无疑,财经院校的“遇冷”,与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行业纷纷降薪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毕竟就业前景是专业选择的最大考量因素。随着金融行业进入下行周期,金融相关专业和财经院校遇冷也就不足为奇了。 是不是就如某些自媒体人所说,学金融类专业就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呢?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squq14285/9=/275eql2kpenrcwm;3:836@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