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谁在为了周受资发疯啊!
说真的,金融圈到底给大家下了什么蛊,为啥金融人设竟然能从互联网的圈地自萌火到全球皆知
试问:现在还有几个人没刷到过周受资?
作为顶级金融男,周受资的“后援会”现如今已经开到了美国,人气之火爆直逼最近要开演唱会的霉霉。
周受资风靡北美了?
要说周受资是谁…首先,宝子们都知道抖音吧?
周受资就是美国版抖音tiktok的CEO。
而在出任tiktok的CEO之前,周大佬的主要成绩还包括但不限于哈佛毕业、入职高盛,成为DST中国区负责人,帮小米操盘上市…
就这成绩单拎哪一个出来都是常人难及,结果一查年龄,大佬今年才40岁。
而且大佬背后还有个更大佬的女人
Vivian Kao,在高盛工作四年之后去了MBA。
现在是家族管理投资公司Tamarind Global的CEO,新鸿基的独立非执董,同时还是Wellesley College的大学董事会成员。
嗯…怎么说呢,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强强联合吧。
而大佬这次在美国出圈,原起美方担心tiktok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为此周受资被请去和美方议员博弈。
过程呢…emmmmm…对面的问题be like
“tiktok可以连上wifi吗?”
周大佬:啊?
再比如
“如果不收集用户数据,你们咋知道的用户年龄?”
周大佬:因为用户在注册账号时提供了年龄
总而言之,整个过程基本就是对方在问一些无聊的废话,问到什么有实质性意义的问题时又总是强制打断周受资的解释,一场博弈被搞得乌烟瘴气格外野蛮
结果……………………………就这???
美国人大怒直接开怼
“不让人家开口说话是吧?”
“听听你们问了些什么”
“议员先生你自己不尴尬吗?”
顺便…因为对比过于惨烈,美国人对周受资是越来越喜欢
毕竟一边是霸道无理的质问,一边是从容淡定的对答如流,再加上周受资一身商务精英范儿,美国人一不小心就真香了。
tiktok上关于周大佬的视频随处可见花式表白,人送外号tiktok daddy
议员说周受资团结起了美国两党,羊要说议员的表现团结起了美国群众,特别是tiktok用户。
他们不仅夸周大佬的颜,还要扒他的经历,结果越扒越崇拜,把这群老外迷得不要不要的,他的个人账号下到处都是“love U”
抛开周受资本人经历来说,金融圈大佬貌似一直是商界顶流。
说到互联网大佬我们想起的是polo衫牛仔裤小T恤,但说起金融想到的则是西装革履打扮精致的精英男女。
更何况金融巨鳄、资本大佬、证券教父、财富缔造者等称呼一听就很“贵”!!!
巴菲特是多少股民的神?
华尔街是多少金融人的梦?
“用钱生钱”又是多少人渴望而不可及的赚钱渠道?
金融大佬,那可不是一般的顶
为何金融人设如此迷人?
周受资作为顶级金融男被大家讨论很正常。
大家为什么普遍对金融圈如此好奇及抱有好感?
没办法,光环使然。
羊就拿周受资来举例吧,从UCL的本到哈佛的MBA再到入职高盛,这其实是非常典型的金融精英的发展路径。
但如果往深一点说,世界顶尖的UCL其实还不够…更精英一点的基本都是藤校本科起步。
是的,金融人设的第一个光环就是学历压制。
美国人最近对周受资智性恋,但智性恋的前提就是学历好。
在所有的职业圈层中,除了科技圈,金融算是门槛最高的行业。
就这么说吧,比较好的金融公司,员工的起步学历就是清北复交,如果市场行情不好,那么复交也可能会被面试官砍去只看清北毕业生的简历
国外的话基本就锁定常春藤院校,比如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普林斯顿…
能考上清北的概率本身就已经很少了,如果再能卷上金融系完全可以说是天之骄子里的天之骄子。
本科是个坎儿,研究生也得接着读,要想继续卷清北的话羊只能说佩服
而且就算你的学历背景很ok,实习经历没话说,等到真正找工作时
有人脉的往往会淘汰资源少的,性格比较agressive的往往会淘汰看上去老实巴交的。
金融人这么卷,真正卷到最后的人得到了啥?
他们得到了普通人不敢想象的年薪
在职场平均薪资的排名里,金融几乎是永恒的top1
如果放在顶级金融圈的话…
周受资曾在职的高盛大家都听说过吧?
不知道也没关系,羊补充一个冷知识:就是这家公司曾经把希腊给搞破产了
高盛是金融精英职业路径里的标准配置,虽然不同部门薪资不同,但员工月薪能达到税后10W+人民币的大有人在。
是的,毕业第一年就年薪百万的神话放在顶级金融圈里根本不是梦想,而是常态。
顶级投行里普通分析师的薪资水平已经让很多人望尘莫及,如果再按照高级经理-副总裁-董事、总监-董事总经理这个上升路径卷下去的话…恐怖
再重温一个热知识:金融圈年底奖金具体有多高呢?大牛们可以拿到百万+哦
学历+薪资的双重碾,让金融得到了大部分行业所没有的光环。
虽然圈外人没那么懂,但如果按结果导向来看的话,他们确实可以被称为是大牛。
况且金融人的行头配置也很精英,谁看了不心动?
首先是颜值方面。
当然,这不牵扯什么形象焦虑的问题哈。
而他们的主打特色是冷面精英男/女
金融人做医美的概率不低。
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不愁吃穿之后才会思考精神层面的问题。
就像“健身”是欧美中产和底层的分界线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美也是金融人保持身份的一种方式。
在医美上保持长期开销不仅是为了时刻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实力的象征。
沉迷金融男?真的大可不必
以周受资为首的金融大牛确实值得膜拜,但羊不推荐大家盲目喜欢。
甚至连撩妹的钓鱼贴也会蹭“金融男”的热度。
咱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金融男,但他们确实营造出了一种人们对于金融男人设的期待:即穿搭商务风+生活小资范儿。
电影、健身、高尔夫、酒庄等是他们聊天中的关键词,时不时再在社交主页秀下变化的IP属地以示出差的忙碌。
dating一般会选在西餐厅、日料店这种地方,上海陆家嘴则是他们最爱用的标签,如果能直接定位华尔街,那就是王炸里的王炸。
但!光环越多越需要鉴渣。
羊不是说金融圈都是渣男,而是出渣比例可能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要高一点。
“形象不错+有点小钱”已经算较好的男友条件了,金融圈的渣男会利用行业光环把自己包装成精英商务男。
你以为他对你专一热情?
实际上很可能给好几个女孩子送了相同的卡地亚。
因为行业原因,有些金融人容易飘,做事也显得比较油,再加上交际场合较多,整个人都充斥着不确定性。
并且大部分顶级金融男的择偶标准是向上择偶,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更愿意寻求和自己同频的人。
他们二者需要有相同的教育背景和职业光环,也要拥有相似的精神内核,不然谁都受不了谁。
虽然这么说有些缺乏温度,但“金融圈的聪明人”比普通人更会权衡利益,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会更加欣赏有共同话题且头脑同频的最佳拍档。
对大部分圈外人来说,金融圈人设确实亮眼足够吸引眼球,但仔细想想不还是因为慕强吗?
金融其实是女多男少的世界,但真正被互联网追捧的基本都是金融男,甚至在金融圈内部,高管也依然以男性为主。
这不是因为金融男的能力普遍在金融女智商,而是圈内隐形的“男女歧视”。
周受资确实顶级,金融圈也确实有很强的光环。
可羊依然想对姐妹们说:可以崇拜,但不要对金融男有太多的滤镜。
毕竟对于女生来说,慕强永远不如自强重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