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岁转行人力资源行业,来得及吗”

有一位读者在我们的交流群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

“四十岁想转行人力资源,请过来人指条路。”

这位中年觉醒的大叔一直在某国企下属分公司工作,主要工作是打杂,现在迫于公司压力,想转行做HR,因此希望得到广大前辈的指点。

既然你诚心求助了,前辈们当然义不容辞。

于是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bi)法(shi)。

比如,“你知道刚入行的HR工资多少吗?”、“四十岁才转行,早干嘛去了”、“你是不是没得选才入坑HR啊?”、“在公司打杂多年是你的错,可不要一错再错。”、“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做一名优秀的HR?”……

当然也有鼓励,与反对的五花八门相比,支持的理由近乎相似:老哥加油,你可以的,许多优秀的HR都不是专业出身。

鸡汤有毒,但也没错,确实有许多优秀的HR不是专业出身。

但这句话听起来总让人觉得怪怪的。

我甚至不禁会想到,也许HR行业开始变坏,就是从“谁都认为自己可以做“开始的。

你也一定遇到过类似情况: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如意的市场销售、想转型的客服主管、掉头发的技术开发……大家纷纷摒弃自己的专业然后去做HR。

老天,HR的门槛究竟是有多低,为什么每个人都想来尝试一下?你又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做一名优秀的HR?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就像我们往往只关注到谁创业成功了,却很难关注到谁创业失败了一样,没有看到并不意味着没有发生。

其实转行与跨界每一天都在发生,在原本行业里发展不顺而另谋出路的大有人在。只不过HR这一行在公司曝光量最高,最被人们所熟悉,所以导致大家有了“所有混得不好的人都转行做了HR”的错觉。

无论什么行业,都存在如鱼得水的佼佼者以及步履艰辛的普通人。即便是那些工作出色的人,心里估计也有过一万次辞职转行的想法。

不信,你问问身边的同事,哪个心里没有几只草泥马奔腾而过呢?每一天。

造成这种局面,有一部分的问题在公司。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意识并不是很强,相当多的人依然将人力资源管理定位成“打杂的”,其中不乏企业高管。

在他们眼里,公司其实只有财务部、技术部和销售部,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多少HR的工作都是兼职干的,多少HR都干成了兼职。

而在设有人力资源部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权往往又很小,招人要看各部门负责人和老板的意愿,量化考核指标很容易被篡改或忽略,部门受重视程度随着老板的心情高低起伏,硬生生把工作变成了谈恋爱。

如果运气好一点,老板还让你帮忙带一下孩子的话,恭喜你,直接进入婚后生活。

归根结底,对老板而言,公司最重要的永远是资金、市场与人脉。

需要完善的管理吗?

至少在很多人眼里,不是迫切需要的,不麻烦就搞一搞,麻烦就拉倒。

长期如此,就会给员工造成一种做管理很简单的错觉,毕竟老板他小姨子中专毕业都能在公司人事行政部当老大。

我们再聊一聊HR自身的问题。

能引万国来朝,那是本事,而引万人来吐槽,那一定是自身出了问题。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恶劣的前提下,HR自身任何的不专业都会被放大。

一、基础薄弱,一知半解

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是,现有的HR从业者当中,非专业出身的HR确实比比皆是。很多人目前的实力状态是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也就那么一点。工作多年,看过的专业书不超过十本。

你知道“员工离职的小信号”,也知道“离职证明不能随便开”,然后再深入一些你就迷茫了。企业为什么要控制员工流失?员工流失的成本是多少?你很难系统地回答。

只有养成学习与钻研的习惯,才能让我们理解问题背后的使用场景与逻辑,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重实践,轻理论

重实践,轻理论的最突出表现,就是临时抱佛脚。

单位员工离职出现问题了,陷入赔偿纠纷了,赶紧问下群里的大神该怎么解决。单位要实行绩效了,赶紧下载一些资料包来看,连KPI都还没搞懂,制度就新鲜出炉了,而且还美其名曰,行动力强,做事效率高。

实践很重要,但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糊弄与鲁莽,风险高,容错率低。只有实践理论结合,多听多看多学,再去做。

三、闭门造车,缺乏交流

这个问题尤其明显,特别是在如今互联网爆棚的节奏下。

很多HR的学习过程就是关注几十个公众号,下载资料包与工具包,然后看各类职场文章,甚至会沉浸在这种“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的错觉里。

学习除了自己钻研外,最重要的是交流。学生除了悟性与态度外,最重要的是同窗和老师。

革命路途遥远,虽然只身上路,斩妖除魔听起来很酷,但在职场上更重要的是效率与结果,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和氛围良好的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交流,进步,HR整个行业才会形成向上的力量。

四、对工作缺乏正确认知

对现状不满,妄自菲薄,把自己的工作贬低得一无是处,是目前HR中非常普遍的想法。

人力资源是一个成熟企业的核心部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未来。为企业提供真正有用的人力资源支持,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利润,是HR最有价值的体现之一。

人力资源管理做的是管理工作,管理是企业的大脑。优秀的HR,不仅在职业技能上熟练专业,在人际沟通、法律常识、自我提升上也能独当一面,他们往往能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事情,还兼具统筹能力和流程化思维。

所以各位不要再怀疑自己的工作了,觉得工作一无是处的人,往往自己才是真正的一无是处。

看到这里,还会有人觉得HR容易做或者HR门槛低吗?

当然会有,分两种人。

第一种,自暴自弃,没有生活追求,没有职业理想,工作一天,划水四天的职场混子。

另一种,恰恰相反,他们是真正的业内高手,精通人力资源管理十八般武艺,对HR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如指掌。他们拾阶而登高,一览众山小,每走一步就是一个新的高度,门槛对他们而言当然是低的。

THE END
0.年轻人最好不要从事人事或人力方面的工作,这和是不年轻人最好不要从事人事或人力方面的工作,这和是不是这个专业没有关系,而是这个职业不适后年轻人。人事和人力工作对社会阅历、专业技能、人生沉淀有很高的要求,虽然表面很多人事相关岗位都在招35以下的年轻人,但实际上35才是人事和人力岗位入门的年龄,要想胜任这个职业,至少也得20-30年的工作经验,还得从事过不同jvzquC41|s3nqknng0€icxukp0ipo8rCpu}ft865;983:?4
1.#职业规划#男人是不是不适合做人力资源,过了35岁就很难找到理想的人力资源岗位跟性别没有什么关系,男性女性都可以做。做什么岗位不重要,关键是你喜不喜欢做,常言道“爱一行,干一行”。相对来说,人力资源工作女性从业者偏多,但男性偏少并不代表男性不适合做。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基础的人力资源偏事务性工作,男性一般细心和耐心不如女性,会觉得烦索,没什么价值。jvzquC41|s4{jjtrkp4dqv4cpu}ft86636672?4
2.我离职了,不干HR了,有些话想告诉你。人力资源HR离职老陈不打算干人力资源了。记得大一新生典礼时,系领导请了各大专业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优秀前辈,返校来给新生做分享,当时代表人_新浪网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5;=7:?8ac3i5296h23?13?s7i0nuou
3.#职业规划#男人是不是不适合做人力资源,过了35岁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刘先生在线讨论{行业有行业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可能性别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但不是绝对的,对于具体工作只有擅长不擅长、专业不专业的区别。人资方面的顶部人才,就国内而言,男},欢迎大家在【职Q】互动问答平台在线交流。jvzquC41|s4{jjtrkp4dqv4cpu}ft8663663;B4
4.#职业规划#男人是不是不适合做人力资源,过了35岁就很难找到理想的二个问题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适合; 决定能否胜任的工作关键是你的专业性和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且人是会改变的,你具体专业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履行好岗位职责,知道你自己要做什么,给什么样的结果交付; 2、想要往上走,就需要更多的能力,从专业性到沟通能力、思考能力、交付能力、预判能力等; 3、终身jvzquC41|s4{jjtrkp4dqv4cpu}ft86636976;4
5.#职业规划#男人是不是不适合做人力资源,过了35岁就很难找到理想的不是的,很多男性做这个岗位干的都很优秀今年是经济形势严峻,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岗位,把简历调整一下,给自己一些信心,相信很快你就会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也可以放松心情,给你再充充电,过年刚好可以陪陪家里人,年后招聘的岗位也就多了,机会也就更多jvzquC41|s4{jjtrkp4dqv4cpu}ft86635?98B4
6.#职业规划#男人是不是不适合做人力资源,过了35岁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做人力资源工作和男女性别没有好大关系。 三十五岁的男人发现自己很难找到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招聘企业的原因,一个是自身的原因。 第一,之所以说是招聘企业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企业都希望找一些年轻有活力、有斗志的年轻员工。有一些岗位,企业觉得年纪稍大一些的人会适应不了这个岗位,无论从体力上还是jvzquC41|s4{jjtrkp4dqv4cpu}ft86636666;4
7.#职业规划#男人是不是不适合做人力资源,过了35岁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吴先生在线讨论{是否适合从事人力资源,取决于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是专业能力相对要求比较高的岗位,如果专业度达到一定水平,在企业中能够起到关键性的决策},欢迎大家在【职Q】互动问答平台在线交流。jvzquC41|s4{jjtrkp4dqv4cpu}ft866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