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抟九(1910-2002),山西省榆社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兽医勤务专家,我军兽医工作创始人、兽医大学建校元勋、新中国畜牧兽医工作奠基人之一。1937年7月毕业于陆军兽医学校兽医本科专业,1937年11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师部军医、卫校教务主任、集团军野战卫生部科长,军区卫生部副处长、处长,军委卫生部兽医学院院长,总后兽医局副局长、兽医学院院长、兽医大学校长(正军级 )。1985年离休。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曾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长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他运筹帷幄,组织团结了大批兽医科技人才,为解放军兽医工作开创了先河,极大推动了我军兽医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国家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任抟九,原名任鹏英,1910年出生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竹乡高庄村一户农民家庭。他先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到榆社县的山西省第八中学,又在年仅16岁时考入太原国民师范(今山西大学)。毕业后,原本学业优异的他,为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考取了北平陆军兽医学校(四年制本科)。在太原国民师范学习期间,国文老师向任鹏英提出为其改名“抟九”。“抟九”二字来源于《庄子·逍遥游》中这样一句话:“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老师是希望他这只大鹏鸟可以飞上云霄——大展宏图!在考取北平陆军兽医学校后,他正式使用“任抟九”这个名字。任抟九是家中的长子,父亲的爱国热情和知识报国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在为父亲守孝期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我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此时,任抟九在太原国民师范的同学找到了他,向他说明自己要去投奔八路军,希望任抟九能与自己同行,他欣然同意。从此,任抟九将自己融入抗日的洪流,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奠基之功:创办解放军兽医大学
参军后的任抟九被分配在了129师卫生部工作,即使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受到了组织与领导的关怀,可面对军中匮乏的兽医资源与孱弱的兽医实力,他跟随老医生四处学习,学习了许多好的兽医技术,又加之自己熟练外语,他教授了其他同学拉丁文与英文,从而让他们认识那些来自国外的药水药剂。
1940年,129师卫生部建立卫生学校。1940年1月,改名为“白求恩学校”(白求恩医科大学前身)。担任教务主任的任抟九在看到军中的战马营没有专业的兽医时,于是就谋划培训专业兽医人员,亲自编写简易的讲义,开办了一个军马卫生长医疗训练班。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培训专业兽医人员。培训后的人员被分配到各部队担任军马卫生长,大大地改善了各部队战马饲养和卫生保健工作。
1942年,任抟九在军中招募了军政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在山中开办了兽医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兽医队只有任抟九一名教员。尽管如此,他依然鞠躬尽瘁,亲自编写讲义,亲自带领队员在一次次实践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截至1945年,跟随部队经历了大大小小战役的兽医队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军兽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9年末,任抟九与同事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卫生部兽医学院。1950年,军委卫生部组建兽医处,任抟九任兽医处处长兼兽医学院院长。20世纪50年代,我军的兽医工作在任抟九的带领下,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任抟九担任全军兽医工作主要负责人期间,组织、团结了一大批兽医科技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兽医事业的发展。1954年,根据军马大量损耗的实际情况,他向总后写出了《全军军马保健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改进今后工作的三点建议》的报告,得到总后杨立三部长肯定,并上报军委和毛主席。1958年底,总后兽医局划归总后卫生部。1961年,任抟九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62年,调长春兽医大学任副校长。文化大革命中任抟九受到冲击,被下放马场劳动改造,“靠边站”长达12年。1978年平反后,他任副军职顾问,1982年任正军职顾问。1985年离休时,任抟九已是75岁高龄,他将自己的大好年华无私奉献给了中国的兽医事业,为我军奉献了近半个世纪。
离休后,他仍继续关心、关注我军兽医工作和兽医大学的发展壮大,曾多次颇费心力地向总后、军委写书面报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许多建议今天看来颇具前瞻性。一直到90多岁,任抟九始终没有停止过对我军兽医工作和兽医大学发展的思考。他把自己亲手开创的这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1999年国庆节,当家里亲人从外地去长春看望他时,他拉着家人的手动情地说:“我这一辈子从未离开过兽医,死后仍不想离开。我已经向学校领导交待,我去世后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恳请农牧大学领导同志,把我的骨灰全部撒在我从事工作几十年的校园内松树林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为兽医行业的一员,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当以任抟九前辈为旗帜,学习他的热爱、钻研和奉献精神,做好一名科技工作者、动物守护者、食安保卫者,为兽医事业的辉煌未来而不懈奋斗,为动物的健康福祉和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书写新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