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黎**(实名认证)
IP属地:河南
下载本文档
心理咨询师一级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最主要的工作是()A.给求助者提供释放压抑的空间B.帮助求助者解决其最关心的问题C.对求助者进行初步评估分析D.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答案:D2.对求助者一般资料的整理不包括()A.一般婚姻状况B.日常活动场所C.社会交往情况D.家庭教养方式答案:D3.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临床资料赋予意义的方法不包括()A.就事论事B.分析迹象C.相关分析D.实施测验答案:D4.初诊接待中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咨询时正确的说法是()A.心理咨询按照他的要求解决问题B.心理咨询不能够解决他的全部问题C.没有必要告知他什么是心理咨询D.求助者不必了解心理咨询如何进行答案:B5.对求助者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整理不包括()A.就业有没有挫折B.情绪体验的描述C.朋友的状况如何D.最喜欢读的书籍答案:B6.对求助者目前状态的整理不包括()A.情绪和情感表现B.自控能力和言行C.职业和法律意识D.考勤和工作动机答案:C7.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出现提问过多的错误,基本原因不包括()A.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缺乏基本理解B.对求助者涉及的内容缺乏基本理解C.咨询师没有掌握言语交流的技巧D.咨询师青睐于使用言语来进行交流答案:D8.咨询师提问过多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不包括()A.造成求助者的依赖B.减少咨询师自身的思考C.产生不准确的信息D.求助者容易形成防御答案:B9.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使用情感反应技术时最有效的方式是()A.发现混合情绪的涵义B.与内容反应同时使用C.针对求助者现在情感D.捕捉求助者瞬间感受答案:A10.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关键点的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因素随着形式的改变,其本身性质也改变B.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C.该因素是个体发展中持久存在的D.该因素与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答案:A11.对判断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A.背离一条原则者就可能为异常B.背离两条原则者才可能为异常C.背离三条原则者才可能为异常D.背离一条原则者不可能为异常答案:A12.对求医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A.由家属陪同者求治的愿望不强烈B.神经症患者常常有强烈的求治愿望C.神经症儿童反复向家长诉说痛苦D.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很少主动求医答案:B13.对症状自知力的理解正确的是()A.求助者能认识自己的异常,但不能做出解释,说明自知力完整B.求助者能认识问题存在,但不能分析原因,说明自知力完整C.求助者能找出问题原因及与症状的关系,说明自知力完整D.求助者出现某些思维障碍和行为的异常,说明自知力丧失答案:C14.对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B.人的行为虽在量与质方面和外部刺激保持一致,但不一定正常C.人在行为上只要是超越了均数水平,就表明其精神必然是异常的D.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答案:C15.对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的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应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B.人的各种心理过程之间要保证协调一致C.各种心理活动之间的协调一致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D.以上三点都正确答案:D16.对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A.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B.在存在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C.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改变D.在存在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可能不易改变答案:A17.对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分析时,应注意的是()A.负性社会生活事件会成为应激源B.正性社会生活事件不成为应激源C.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起重要作用D.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起重要作用答案:A18.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时,正确的操作是()A.查看他人对求助者有无误解或者错误的评价B.分析求助者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C.查看求助者的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的观念产生D.寻找求助者是否存在不合理的个人生活方式答案:B19.对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分析时,正确的思路是()A.负性社会生活事件会成为应激源B.正性社会生活事件不成为应激源C.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起重要作用D.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起重要作用答案:A20.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时,正确的操作是()A.查看他人对求助者有无误解或者错误的评价B.分析求助者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C.查看求助者的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的观念产生D.寻找求助者是否存在不合理的个人生活方式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应该做到()A.确保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B.为求助者提供一个释放压抑的空间C.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D.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答案:ABC2.对求助者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整理包括()A.婴幼儿期B.童年生活C.少年期生活D.青年期生活答案:ABCD3.对求助者目前状态的整理包括()A.躯体感觉和体检报告B.情感表现和自控能力C.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D.家庭情况和婚姻状况答案:AB4.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应该进行的区分和鉴别包括()A.求助者亲友所提供资料的可靠程度B.求助者情绪体验在强度上是否夸张C.倾听中能否找到心理问题的关键点D.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答案:BD5.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使用情感反应技术时应注意()A.情感反应要与内容反应同时进行B.情感反应应针对求助者现在的情感C.情感反应应和求助者情绪强度一致D.情感反应不能大于求助者的情绪强度答案:ABD6.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时,正确的操作是()A.查看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的观念产生B.查看他人对求助者有无误解或者错误的评价C.寻找求助者记忆中有无持久负性情绪记忆D.分析求助者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答案:ACD7.对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分析时,正确的思路是()A.查看求助者对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有无误解B.分析求助者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C.分析求助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D.分析求助者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模式答案:ABC8.对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分析时,应注意的是()A.负性社会生活事件会成为应激源B.正性社会生活事件不成为应激源C.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起重要作用D.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起重要作用答案:ACD9.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时,正确的操作是()A.查看他人对求助者有无误解或者错误的评价B.分析求助者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C.查看求助者的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的观念产生D.寻找求助者是否存在不合理的个人生活方式答案:BC10.对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分析时,正确的思路是()A.负性社会生活事件会成为应激源B.正性社会生活事件不成为应激源C.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起重要作用D.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起重要作用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应该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局限性。()答案:√2.对求助者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整理,只需要关注其成年后的经历。()答案:×3.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应该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而不仅仅是倾听。()答案:×4.情感反应技术是指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反馈给求助者。()答案:×5.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时,只需要关注求助者的思维方式,不需要考虑其认知能力。()答案:×6.对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分析时,只需要关注负性社会生活事件,不需要考虑正性社会生活事件。()答案:×7.心理问题的产生与求助者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模式没有关系。()答案:×8.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应该对求助者的资料进行保密,不应该与他人讨论。()答案:√9.对心理问题的诊断,只需要考虑求助者的症状,不需要考虑其社会文化背景。()答案:×10.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应该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而不仅仅是介绍心理咨询的相关信息。()答案:√四、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要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和局限性。答案:性质2.对求助者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整理,包括()、童年生活、少年期生活、青年期生活等。答案:婴幼儿期3.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要注意倾听求助者的(),不要随意打断。答案:叙述4.情感反应技术是指咨询师将求助者的()反馈给求助者。答案:情绪体验5.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时,要查看求助者的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的观念产生。答案:错误6.对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分析时,要关注负性社会生活事件和()社会生活事件。答案:正性7.心理问题的产生与求助者的个性特征和()模式有关。答案:认知8.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要对求助者的资料进行保密,不应该与他人()。答案:讨论9.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要考虑求助者的症状和其()背景。答案:社会文化10.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要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答案:咨询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的工作程序。答案: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合理配置咨询室、准备相关资料等。礼貌接待求助者,使用礼貌用语,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咨询范围。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询问求助者的问题,了解其基本情况,如个人成长史、目前状态等。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过程、保密原则等。向求助者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2.对求助者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整理包括哪些方面?答案:婴幼儿期:包括出生情况、养育方式、早期发展等。童年生活: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学校经历、重大事件等。少年期生活:学习情况、社交情况、兴趣爱好、自我意识发展等。青年期生活:恋爱经历、职业发展、人际关系、重要决策等。成年期生活:婚姻状况、家庭生活、事业成就、社会角色等。3.简述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使用情感反应技术的注意事项。答案:情感反应要与内容反应同时进行,避免只关注内容而忽略情感。情感反应应针对求助者现在的情感,而不是过去的情感。情感反应应和求助者情绪强度一致,不可过度或不足。情感反应不能大于求助者的情绪强度,以免引起求助者的反感。4.对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分析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答案:生活事件:包括负性和正性社会生活事件,分析其对求助者的影响。人际关系:分析求助者与家人、朋友、同事等的关系。社会支持系统:了解求助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社会文化背景:考虑求助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价值观等。道德风俗习惯:分析其对求助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六、论述题(每题5分,共20分)1.论述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答案:尊重:尊重求助者的价值观、人格特点、权利等。热情:热情接待求助者,表现出关心和耐心。真诚:真诚对待求助者,不虚假、不做作。共情:设身处地理解求助者的感受和体验。积极关注:关注求助者的积极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2.论述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答案:重要性:认知因素是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认知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为制定咨询方案提供依据。具体方法:查看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的观念产生;分析求助者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寻找求助者记忆中有无持久负性情绪记忆。3.论述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如何运用倾听技术。答案:认真倾听:集中注意力,不随意打断求助者的叙述。理解内容:理解求助者所说的内容,把握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