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新能源汽车在投保时,存在兼职网约车按家用车投保、兼职营运货车按非营运货车投保等情况,但非营运车辆保险平均价格仅为营运车辆的一半左右,导致保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存在错配,保费充足度不够。一些车型在家用车状态下,其赔付率本属于正常水平,但由于这些车型中有不少用于网约车,却以家用车性质投保,交的保费少了,导致这些车型整体赔付率高于100%。
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车险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当前新能源车险出现高赔付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前后端还不协调,需要保险行业和汽车产业协同联动解决。同时,也要看到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的降低还需要一个过程,可以通过产业链合作,来推动降低新能源车险运行成本,具体将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降低维修成本。统一新能源汽车维修理赔标准,合理开放维修体系,提高社会化程度和零配件通用性,推动降低零配件和维修工时价格。
其次,优化车辆设计制造。积极发挥保险数据价值,开展跨行业车辆安全性和维修经济性研究,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优化生产设计,增强维修经济性,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最后,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加强汽车企业和保险公司的联动,通过驾乘操作规范、现场培训等方式,引导消费者提升对新能源车结构原理等的认识,改善驾驶行为和用车方式,推动降低出险率。
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行业要充分发挥新能源车险在损失补偿、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提升专业化水平,丰富商业车险产品供给,优化定价机制,推动经营提质增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
一是优化保险公司业务流程。加强总公司与分支机构协同,强化科技运用和数据赋能,整合新能源车险经营全链条和各环节,压降经营管理成本。
二是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与基准费率。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为基础的新能源车险费率形成机制,提升保险公司精算定价的精细化、差异化水平,提升新能源车险价格与风险的匹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