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祁驿 解元利 史歌
编辑| 介明钢
“我还以为只有自己的新能源车没出险也涨价了呢。”看了大河报《不出险反而涨价 新能源车险成 “甜蜜负担”》的报道后,郑州市民陆楠才发现,原来自己遭遇的是普遍现象,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也纷纷倒苦水:“不是故意涨价,实在是亏得扛不住了。”
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精算师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蕾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24年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却出现57亿元的承保亏损,这已是该行业连续多年亏损。一边是车主抱怨“车险刺客”防不胜防,一边是险企喊冤“增收不增利”,新能源车险市场的矛盾究竟出在哪?
每收100元保费,要赔出超100元
面对车主的质疑,保险行业同样满腹苦水。“新能源车全行业都在涨价,这并非保险公司主观意愿,实在是经营压力巨大。”河南一家车险公司的理赔负责人王先生说。
中国精算师协会的数据揭示了行业的窘境,2024年,保险行业承保了3105万辆新能源汽车,收获了1409亿元保费收入,然而承保亏损高达57亿元,且呈现连年亏损态势。在全行业承保的2795个车系中,有137个车系的赔付率超过了100%。这意味着,对于这些车系,保险公司每收到100元保费,最终赔出去的钱却超过了100元,尚未计算运营管理成本,实属“赔本赚吆喝”。
“传统燃油车,尤其是中低端车型,零部件便宜且替代性强,小剐小蹭车主可能选择自行修理。但新能源车核心部件的维修权限往往掌握在主机厂手中。”某财险公司理赔人员杨女士解释道,新能源车的许多部件,如大灯,损坏后需要匹配车辆识别代码,车主通常只能选择品牌授权门店进行维修,其配件价格远高于普通修理厂。
一位新能源车主追尾后维修报价
这使得车主在面对维修时,权衡自费金额与次年保费可能上涨的幅度后,更倾向于报案出险,间接推高了出险频率。此外,新能源汽车的高度智能化和一体化设计,也导致案均赔款金额水涨船高。杨女士展示了一张维修保单,一颗小小的左前雷达更换价格就高达2510元,若涉及智能感知摄像头,还需额外支付数百元的标定费用。“局部小损伤往往需要成套更换,维修成本自然低不了。”
更为关键的是,新能源车的车身尺寸和重量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满足电池密度和乘坐舒适性,电动车比同级别燃油车要宽5到10厘米,且这一趋势仍在上升。更宽的车身,增加了实际擦碰,从而直接推高了日常小事故的发生概率;而为了减重和美观,很多车型开始追求极简线条和零风阻曲线,使得后部碰撞极易损伤后备厢钣金和日益普及的贯穿式尾灯,维修成本陡增,加上大量使用的“自动泊车”系统和实际停车有些许差别,因此在不少新能源车型尾部,都带有拳头大小的凹陷,形成了某种“集体臀伤”的刻板印象,并且因为维修成本高而一直带伤。
一锅饭中,你为其他车友事故多买单
那么,为何很多驾驶记录良好的车主,也难逃保费上涨呢?这背后是复杂的车险定价机制。
车险主要由交强险和商业险构成。交强险价格全国统一基准,浮动有限。真正的差异在于商业险,其定价机制是一个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精密模型。
保险公司的精算模型更侧重于“从人、从车、从环境”三大维度进行综合风险评估。“从人”不仅包括年龄、驾龄,也逐步引入急刹车频次等驾驶行为数据;“从车”则考量车型、车价、零整比(配件总价与整车价之比)、行驶里程乃至电池类型和充电习惯;“从环境”会关注车辆常驻区域,例如南北方冬季电池衰减差异也被纳入考量。
“汽车价格仅仅是定价模型中的一部分影响因子。”一位精算师表示,这意味着即使两款车价差异明显的车型,在能源类型、投保地区、该车系历史出险数据、行驶里程等多种因素叠加下,最终保费却可能非常接近。
有车主自己没违章但却因同车型违章而无法投保
最关键的是,定价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参考的是“车系”的整体风险表现,而非单一车辆的个体表现。某款车系如果在整个保险行业中赔付率畸高,那么保险公司很可能通过调整自主定价系数,系统性上调该车系所有车型的保费,即使其中包含了许多从未出险的车辆。太平洋保险的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险率达30%,远超燃油车的19%,且案均赔款也高出约600元。“在海量的同车系车主数据里,个体良好的驾驶记录可能被群体的高风险所淹没,被动为他人买单。”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总结。
数据和维修,需要对全社会公开
新能源车险“车主喊贵、险企叫亏”的僵局如何破解?业内专家指出,核心在于打破数据壁垒和维修体系的垄断。
中国精算师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蕾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坦言,回溯分析显示,新能源车险的车均风险成本是燃油车的2.2倍,但保费仅是燃油车的1.7倍,存在明显的风险与保费错配。
张晓蕾说,保险公司作为商业机构,趋利避害是本能。当保费无法覆盖风险成本时,系统性地提高保费或收紧承保条件成为必然选择,最终感知到承保难、保费高的还是消费者。她认为,部分高出险率确实与网约车等营运车辆相关,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门槛和配件供应链相对封闭。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保险公司通过理赔数据和费用分担,间接维持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维修生态,独立维修厂有机会参与竞争,零部件供应渠道多元,形成了有效的市场比价机制。”张晓蕾解释说,传统燃油车时代,保险公司是维修市场的 “润滑剂”。车主出险后,保险公司会多方比价,独立维修厂能接单,副厂件、拆车件也有生存空间,形成了开放透明的生态,“但当前,新能源车尤其是‘三电’系统的核心零部件,维修和定价权高度集中于主机厂,导致保险公司议价空间极小,理赔成本刚性上涨”。
此外,车辆运行的关键数据,如电池健康度、真实使用强度、驾驶行为等,被主机厂牢牢掌握,保险公司难以获取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风险评估和定价,只能采取“一刀切”式的高保费进行风险兜底。
张晓蕾呼吁,要走出当前困境,迫切需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白盒化”。主机厂应牵头推进车辆数据的合理共享与开放,并在车辆设计阶段就考虑维修的便利性和社会化,构建一个更透明、更开放的售后维修体系。唯有如此,才能让新能源车的“甜蜜”不再伴随如此沉重的“负担”。
原创视频
特斯拉Cybercab亚太首秀!无人驾驶黑科技点燃观众AI热情
新能源购置税“补贴末班车”郑州遇冷,消费者:“不着急,不信明年车企敢涨价”
扫描进入小程序
第43届春大河国际车展
2026年4月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汽车豫报 ▏大河车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