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精算师协会副会长王和:数字化对保险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助推保险从等量管理走向减量管理

中国网财经9月4日讯(记者 郭伟莹)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正在召开。中国精算师协会副会长、原中国人保财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和就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保险业的数字化是与生俱来的。数字化对保险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助推保险从等量管理走向减量管理。

保险业数字化与生俱来

王和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数字化对于保险业而言,可以说不是转型,而是回归,因为,保险遵循的大数法则和精算,均属于数字化的范畴,这是行业经营的一个最基础的逻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保险业的数字化是与生俱来的。那么,今天保险业面对数字化,既可以说是转型,更可以说是回归,或者说是一种基于回归的升级。

第二,过去的保险,数字化是一种静态和被动的状态,但面向未来,在整个社会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保险的数字化将迎来一场革命性的飞跃。也就是说,过去保险业的数字化是基于静态的历史的数据,是一种被动的分摊,比如,车险或者健康险、人寿险的定价,损失率和生命表等都是根据历史的数据。而如今,随着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将给保险业带来实时和多维的数字支撑,给了保险创新发展以巨大的想象力,那么,这就决定了保险业必须考虑两个问题,即自身数字化的迭代升级,以及内部数字化与外部数字化融合创新问题。

第三,对于大型与中小型保险公司来讲,数字化的机遇是一样的。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关键取决于聚焦专业定位,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在明确了专业化发展目标之后,在解决数字化过程中,需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要与相关行业的数字化结合。比如说航运保险,首先,要与航运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融合,其次,要跟外部数字科技公司合作,尤其是保险数字科技企业的融合。通过以上两种融合,才能培育新能力,打造数字化发展的新模式。

第一,数字孪生技术。他表示,数字孪生技术由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催生而来,而且,将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基础技术。他表示,所谓的数字孪生技术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在数字世界中构建一个与物理世界一样的“镜像存在”,通过对于数字化世界的掌控,就能了解物理世界的情况,也就可以实时进行风险管理。基于此,王和认为,数字孪生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保险和风险管理的模式,未来的保险将是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重构。

第二,隐私计算技术。王和表示,保险经营面临大量的数据处理,其中,大多属于个人信息,用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是不能够彻底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在他看来,只能是用技术来解决技术问题,即用隐私计算技术解决隐私保护问题,因此,隐私计算技术也将成为影响未来保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关于这两种技术将对保险业产生哪些影响,王和表示,首先要清楚,这两种技术不是对某些方面产生影响,而是一种普遍、广泛和基础性的影响,是对保险商业模式基础环境的重构。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现实时和动态的风险管理。比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管理健康保险的风险,可以通过穿戴式设备,动态地了解客户的身体状况和行为习惯,继而给客户提供健康管理和医疗的建议。所以,数字孪生技术,不仅可以动态、实时和多维的了解风险,也可以实时的进行风险干预。另外,隐私计算也是普遍存在的,产品开发、承保、理赔等环节都涉及到数据和隐私保护问题。

从等量管理走向减量管理

那么,数字化转型如何助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王和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数字化转型助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内部层面和外部层面、等量层面和减量层面。

从内部层面来讲,保险业现在自身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程度不高,导致效率比较低,甚至会产生一些风险,因此,内部的数字化是基础,是关键。从外部层面来讲,随着社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给保险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更好地服务客户和社会提供了无限可能,保险业需要很好地把握外部数字化的机遇。

他认为,数字化对保险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保险将从一种等量管理模式走向减量管理模式。减量管理就是通过保险的科技手段去干预风险、降低风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风险。在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实现保险公司的盈利,更能够给客户,给社会创造价值,带来效益,做出贡献。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看懂第四版的《生命表》,就看懂了如何买保险最近,保险圈有件大事。很多保险产品定价的底层依据之一、有寿险业灵魂之称的保险生命表,即将迎来第四版。 02:45 1月4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下,完成了中国人身保险业第四套生命周期表的编制工作。 你可能会想问,生命周期表是什么? jvzquC41yy}/onnrkct/ew473tpo7pz
1.新课上架|第四套生命表实施下的养老金销售机遇:政策解读、定量分析与🔄 10月29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即我国保险行业的第四套生命表。本次生命表的更新距离2016年原保监会发布的第三套生命表已有将近9年的时间,自上次征求意见也过去了将近2年。 🔬 那么,什么是第四套生命表?其强制执行背后的监管深意又是什么呢?对养老金产品会有哪些具jvzquC41o0ypj~3eqo5b1B:39775;@d865<19
2.金融监管总局:精算师协会编制的第四套生命表,数据样本量全球保险市场北京商报讯(记者 胡永新)金融监管总局10月29日发布信息显示,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通知》制定的背景,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生命表是保险产品定价、准备金评估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工具,基于被保险人历史保单jvzquC41yy}/dkypgyy/exr0ep532;:1328:1><6267/uqyon
3.首次以被保险人证件号为线索!第四套人身险经验生命表发布10月29日,中国精算师协会(以下简称“精算师协会”)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以下简称“第四套生命表”)。 金融监管总局同步印发《关于做好〈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人身保险业科学规范使用第四套生命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首次提出“死亡jvzquC41o0ypj~3eqo5b1B9;;56889d343769;<2
4.2016年12月21日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第三套经验生命表(2010六、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费时,可以参考《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所提供的数据作为确定预定死亡率的依据。保险公司应加强自身经验数据的积累、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产品科学定价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七、中国精算师协会应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行业经验生命表与国民人口死亡率数据的对比分析,加强死亡率趋势研究jvzquC41zwkrk~3eqo563>8837:988628:>:39=
5.保监会发布第三套《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在中国保监会的指导下,中国精算师协会2014年启动了“中国人身保险业第三套经验生命表编制项目”。项目组历时两年多的工作,完成了第三套生命表的编制,并通过了国内外权威专家的评审。受益于近年来行业实力的增强和人才技术的积累,第三套生命表编制项目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保险人群特征的生命表编制方法,jvzq<84oqpkz0yjqrnk/exr0ep5jp|ztcpif1w6142771:74:1i6;B93/4>::<7;40nuou
6.近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向各家险企下发了《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近日,中国精算师协会 向各家险企下发了 《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3) (征求意见稿)》 行业即将迎来第四套生命表 新版费用率使用后 对寿险定价会有较大影响 本文一定要仔细看 ① 生命表两大变化 数据调整到了2023年底 而不是当下第三版的2013年 jvzquC41zwkrk~3eqo58;B>39:7:587964993A7
7.《寿险精算》学习指南(128页)4.李秀芳等编:《寿险精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5.卓志主编:《保险精算通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5 6.[日]二见隆著,江砚丽、李恒琦译:《生命保险数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 社,2010.1 7.中国精算师协会组编:《金融数学》,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1 8.[美]鲍尔斯等著、余跃年等译:《精算数学》,上海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724<484282697342652>:0ujzn
8.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人民财讯10月29日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国精算师协会在金融监管总局的指导下,开展了中国人身保险业第四套经验生命表编制工作,并于近期发布。本次编制完成的生命表命名为《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简称2025版生命表,英文名称为“China Life InsurajvzquC41yy}/u}hp0eun1jwvkerf1mjvckr05=9234;/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