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在金融领域内,投资银行业这一术语的含义十分宽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包括了范围宽泛的金融业务;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包括的业务范围则较为传统。
(一)狭义含义
(二)广义含义
由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投资银行的界定也显得十分困难。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国际上对投资银行的定义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
第二种: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
案例一:J.P.摩根公司整合美国钢铁行业
案例二:投资银行助力中国银行业改革
过去四十年,在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全球资本市场大发展的趋势下,形成了一批以美国领先投行为主的国际一流投行。国际一流投行追随客户的步伐,建立遍布全球的网络,提供全市场、全业务链服务,在全球金融市场具备领先的业务优势和重要影响力。
在国际化拓展方面,国际投行布局海外市场起步早、投入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经历了多轮经济和市场周期,采用内生自建和外延并购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发展至今,国际投行在国际收入、国际人才、境外布局等方面已建立突出优势。一是国际一流投行国际收入占比高,高盛国际收入的比例已达40%[4],瑞银和德意志银行由于本国投行业务体量较小、国际收入占比分别高达78%和60%。二是国际一流投行吸引各国当地金融人才,国际员工占比较高,高盛国际员工占比达48%,摩根士丹利国际员工占比为33%。三是国际布局广,国际一流投行大多覆盖30-50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金融中心和新兴市场均有较为广泛、深入的布局,基本覆盖了全球范围内所有经济发展前景广阔的地区。
国际一流投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业务开拓方式方面,首先紧跟本国企业客户海外拓展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开展跨境业务,并利用自身有优势的资本市场、金融产品及服务,择机融入当地市场,实现业务全球化。二是市场选择路径方面,优先从发展阶段相似、企业实力雄厚、资本充裕的欧美日发达市场入手,逐步扩展至经济增速较高的市场,如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等地区,然后开辟其他亚洲、东欧、中东等新兴市场。三是布局方式方面,基于市场环境、业务机会、监管限制等因素,综合采用自建、并购、合资合作方式拓展布局,具体表现为投资银行、资本市场等属地特征不强的机构业务以自建为主,本地化特征明显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业务以并购为主,并辅以利用合资合作方式突破监管限制瓶颈、提升展业速度、降低业务开拓风险。
国际一流投行国际化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二,国际化拓展过程中,各家投行对自建外延各有侧重,成功与失败并存。高盛以自建拓展为主,1995年至今跨境战略并购数量仅约10个,但在韩国、澳洲等地区也采用外延方式补足对当地市场的渗透能力;摩根士丹利以自建与合资为主,尤其在日本和中国都采取合资的方式,迅速突破监管和业务拓展瓶颈实现高效布局;瑞银则以收购为主,1995年至今并购超过40家金融机构实现全球综合性业务的迅速扩张,金融危机后瑞银重新聚焦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优势领域业务。
(一)中国证券业发展现状
(二)中资投行的国际化探索
纵观中资投行的“走出去”历程,呈现出五个路径特征:
第二,中资投行普遍以香港作为国际业务桥头堡,绝大多数大型及中型中资投行已在港有所布局并以香港作为国际业务总部。作为中国资本内外循环的关键枢纽,香港对标国际准则和惯例,是中资投行积累国际业务经验的首选之地。截至目前,中资投行国际收入的约80%以上为在港收入。
第三,国际业务拓展方向与国家战略高度相关,中资投行重点布局国际金融中心和一带一路等市场,积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在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领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介中国投资机会。
第四,中资投行聚焦中国相关跨境业务,发挥“中国专家”优势,重点推动与中国相关的跨境业务。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伴随中资企业出海进程加速,中资投行积极为中资企业在外融资及并购需求提供支持;推动国际资金“引进来”方面,中资投行为国际资本提供投资中国资产的路径,协助中资企业引入国际资本。
传统意义上的投行涵盖了几乎全部金融中介的职能:
2.并购咨询。为公司提供关于合并、收购或被收购的策略建议,并协助处理交易过程中的各种事务。
5.研究。投行的研究部门会对行业、市场和公司进行深入研究,为内部团队和外部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和市场见解。
7.全球交易服务。包括提供外汇交易、跨境支付和其他全球交易解决方案。
8.提供金融市场的信息与见解。这可以帮助客户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9.资本市场建议。为客户提供关于如何最好地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建议。
与主要职能相对应,投资银行内部也主要划分为五大业务部门:
1.投资银行部门。作为投资银行的中枢,携手客户,在金融市场上舞动笔墨,描绘出IPO、次级发行、并购等金融事务。
3.研究部。这是投资银行的知识库,为金融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5.量化策略研究。他们是金融领域的数学魔术师,为市场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多数研究员曾在物理或数学的殿堂里求学,现在,他们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金融市场创造新的算法和策略。
1、前台
一般可以把前台分为承缆、承做和承销。
承缆指主要工作是承缆项目的人。为什么说是主要工作,而不是全部?这是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负责承缆项目的人也需要推进项目的进展,做一部分本该属于承做的活。投行的承缆人员和投行的承做人员区分主要在于承揽工作在总工作量中的占比。承揽是项目组收入的来源,所以承揽人员的压力也是最大的,要对项目承担更多的责任。
很多人会误以为投行承揽的机会很多时候都会留给VIP,普通学生进入的机会不大。其实真正的VIP大部分情况下也就是来投行镀个金,他们并不会呆很长时间。很多承缆人员都是从承做转过来的,这些资源也是在承做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除了开拓新客户和维护老客户,很重要的点是和中介机构打好交道,因为企业上市过程中往往需要三种不同类型的中介机构。如果你之前承做的时候给中介机构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中介机构在未来接到项目时就有可能考虑把项目介绍给你。
承销工作时间上会轻松一些,但是压力不见得小。一般来说,港股承销难度会比A股承销难度大一些。承销对于平台和发行人情况的要求比较高,大部分承销从业者个人在早期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注册下承销要求变高,需要去发掘公司亮点。所以很多时候有了承做经验的积累,做起承销会更加轻松。
2、中后台
当前世界的投资银行主要有四种类型:
1、独立投资银行
这种形式的投资银行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存在,中国的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日本的野村证券、大和证券,英国的华宝公司、宝源公司等均属于此种类型,他们都有各自擅长的专业方向。
2、商人银行
3、全能型银行
这种类型的投资银行主要存在于欧洲大陆,他们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一般的商业银行业务。
4、跨国财务公司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美林、雷曼倒台,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
不同的发展背景导致投资银行不同的运营模式。典型的运营模式分别以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投资银行为代表。
1、在2007年次贷危机前,美国投资银行都是独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其特点是投资银行业与商业银行分离,投资银行不得经营零售性的存放款业务,充当企业兼并与收购的财务顾问、管理基金等业务。
但是次贷危机后,美国五大独立投资银行集体消失,1家破产,2家被商业银行收购,2家经批准转变为商业银行。
2、欧洲投资银行的最根本特点是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间存在较大程度的融合与渗透。大又有分为两类:
②欧洲大陆模式。这一模式的显著特征就是其市场由数家大机构主导,而这些机构多依附于大型商业银行,如德国的资本市场几乎被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等几家机构垄断。
3、日本的投资银行脱胎于美国模式,经过二战后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由证券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些证券公司一般与商业银行同属于某个大企业集团,并可以持有商业银行的股份。
2024年,efinancialcareers发布了一份投资银行薪酬榜单,九大投行的身影在该榜单上尤为显眼。投资银行薪酬榜单收集了6000多份来自纽约、伦敦、新加坡等金融中心投行员工的数据,填写问卷的都是来自高盛、摩根大通等大行的员工。
通过这份榜单,我们可以看到高盛是整体薪酬最高的银行,在2023年的平均薪资和奖金合计高达39.8万美元!
不过这次efinancialcareers除了放出了这份各个投行的薪资情况排行榜以外,还放出了一份投行中各部门的收入统计表
Equity Research上涨甚至高达20.1%!并且还是投行前台部门中唯一一个实现逆势涨薪的部门!
从去年开始,efc的报告中新增了不同地区投行薪资对比。为很多投行人提供了Relocate的参考,也帮助了很多考虑跨地区求职的留学生。
美国的Analyst薪资几乎是亚太地区的2倍。并且今年美国地区Analyst奖金涨幅高达20%、欧洲地区高达49%。
efc今年拱火上瘾,特别推出亚洲两个金融中心: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