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FA 2.0时代的FA格局,我们站在2022这个时间节点来回首和总结FA行业发展,发现了FA行业格局有了新的变化了,并且有着内在的驱动因素和逻辑。本文以数据为基础,量化各顶级FA的能力与多样性,试图将FA 2.0的新格局汇集为一张《中国新经济精品投行图鉴》,其可能是最客观的新经济精品投行FA排名之一。
文章太长不想看系列:
▶Tier2 FA:四大金刚,绝技傍身:指数资本、易凯资本、汉能投资和高鹄资本
▶Tier3 and below FA:群仙过海,各显神通 :云岫资本、浩悦资本、棕榈资本为首的领先垂直精品派FA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落的“贵族”与新晋的“巨头”在FA行业中沉浮不定。
新王和旧主在更替,FA 1.0的旧秩序已然崩塌,FA 2.0的新格局悄然形成。
为了更加清晰的勾勒出FA行业新格局和新变化,本文选取了总成交量靠前的21家FA机构作为样本,抓取其公开的所有交易记录,从两个维度(行业多样性和平均交易规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排序,并绘制《中国新经济精品投行图鉴》从较宏观的视角概括FA 2.0时代的新格局:
数据分析结果比较符合目前的市场动态和个人认知,为了更进一步细化和分类,本文在《中国新经济精品投行图鉴》将FA机构分为3个流派以及4个层次:
3个流派:
4个层次:
在FA 1.0的“老四家”的旧格局上,自2014年起的创业浪潮中FA 2.0阵营涌现出杰出的双子星:泰合资本和光源资本,与江湖老大华兴资本组成新一线<三巨头>。三巨头的重度服务能力和赛道全覆盖能力使其能够抓住一波又一波风口,通吃几乎所有赛道,是过去几年FA行业最大赢家。
自2004年成立开始,华兴资本以<中国领先的新经济精品投行>闻名,每年都会完成相当分量的TMT融资项目;但在2012年,华兴资本开始战略转型,完成从专注私募市场的精品投行到全业务投行的切换,当同业还在“赚信息不对称的钱”的时候,华兴资本敏锐察觉到“全生命周期投行服务”的价值;到如今,华兴资本已进化成为一个包含四大业务板块、横跨中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投资银行:
凭借其先发优势,华兴资本仅公开的一级私募融资金额就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完成超过300笔交易,平均交易规模约13.5亿元人民币/笔。不仅交易数据极为亮眼,华兴资本卓越的平台化服务和顶级的人脉帮助其具有覆盖全热门行业的服务能力,是能力最全面的精品投行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量中后期且巨额Deal flow中,华兴资本约36%的交易是续单(含初次服务),且具有很强的并购撮合及战略资源嫁接能力。(续单率:在本文是指,FA为同一企业连续融资或者并购服务成功的交易占该FA总交易量占比;体现FA服务粘性和交易成功率。)
毫无疑问在包凡的领导下,华兴资本已经与其它FA处在不同维度,其真正的竞争对手是GS、JP Morgan、Morgan Stanley、DB这样的国际大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华兴资本将继续在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国际大投行的道路上狂奔。
泰合资本成立于2012年,主要专注于中后期财务顾问业务。泰合资本成立的时间点正好是资本寒冬,但也是“FA 2.0时代革命性机会”的前夜。在这个“夜晚”,泰合资本摆脱陈旧的“解决信息不对称”模式,率先确定“重度服务、重度咨询”精品化深度服务模式,进入了FA 2.0时代。
这里透过几组关键词,我们看看泰合资本的打法和驱动因素:
交易数据方面,泰合资本具有明显的“单价高、续单率高、覆盖赛道广”的特点。单价以8.8亿元/笔,仅次于华兴资本和高鹄资本(10.2亿元/笔);续单率高达46%,客户满意度高,深度绑定各赛道头部企业;同时,泰合资本覆盖几乎所有热门赛道,尤其是在物流出行、汽车交通、教育、大消费和金融科技等领域具有强势地位。与华兴资本相比,泰合资本在汽车交通和教育赛道略有优势。
泰合资本属于“重研究、重赋能”FA打法的先锋,热门赛道全面覆盖能力和强大的交易服务能力使得泰合在FA 2.0阵营中领先对手一个身位,跻身一线FA。
在2014年开始的宽松资本环境下,FA行业也如VC行业一样发生了裂变,一批脱胎于“老四家”的投行人士,趁着创业的热度正酣,出来创立了新的FA机构。这一批新兴的FA机构组成了FA 2.0阵营,光源资本便是其中一只劲旅。
2014年创业初期,光源资本就迎来梦幻开局,成功抓住泛娱乐机会拿下了Apus、快手与Bilibili,总计为这三家融资接近4亿美元,由点及面,成功打开局面。随后,光源资本成功抓住共享充电宝和电动汽车等风口,成功覆盖至其它赛道,顺利晋级为综合性精品投资银行。
这里也透过几个关键词,帮助我们理解光源资本的崛起:
光源资本的出色之处在于战略目标非常清晰和稳定,只服务于行业第一名以及未来估值能成长到30亿美元的项目,并且与之形成战略合作伙伴。所以光源资本在续单率上达到行业内最顶尖的水平(50%),并且100%独家FA率达到44%。并且,数据显示为单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轮次数量记录也是由光源资本创下,某企业跨度5年多达7轮融资,完全是由光源资本提供服务,其服务粘性可见一斑。(100%独家FA率:单一企业所有轮次融资由一家FA完成的交易占该FA交易量百分比)
总的来说,泰合资本和光源资本通过“重度服务”构建竞争壁垒,抓住了过去8年的一个接一个的结构性机会(风口),横向拓展服务赛道和团队规模,成长为一个综合性精品投行。而华兴资本则通过纵向延展业务线及服务能力,成为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的国际化投资银行。
在第二梯队,主要由四家FA组成:指数资本、易凯资本、汉能投资和高鹄资本,我们姑且称它们为FA界的<四大金刚>。它们或是因为平均交易规模较小、或是聚焦少数几个赛道,所以离第一梯队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某些细分赛道,它们拥有自己的统治力,这也是它们相比Tier3 FA的领先之处。
指数资本成立于2014年,定位组织赋能型全栈投行和企业的首席增长官CGO,也是FA 2.0阵营中新兴机构。2021年指数资本完成超过50起交易,其中15笔企业服务交易,以及数起硬科技融资项目,近年来崛起势头很猛。
指数资本是典型的科技型精品投行,可能也是国内对技术投入最大的一家FA。指数资本将企业增长拆解为两个重要的驱动核心因素“组织”和“科技”,从自身出发建设两个抓手:科技层面的IT中台和组织层面的数据中台,由己达人将这种能力输出和赋能客户,可以说是FA界的数据科学家了。
成立于2000年的易凯资本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新经济精品投行,也是老四家FA之一。但易凯资本更注重追求品质,所以其团队和交易规模相对第一梯队较小,整体发展比较稳健。
稳健保守风格的另外一面,易凯资本近年来在医疗健康行业乘风破浪。有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易凯资本在医疗健康行业一直处于市场领先地位,覆盖90%的2000万美金以上的医疗健康项目。在医疗健康领域,易凯资本有着不输华兴资本的声望和影响力,是该赛道的顶尖投资银行。
与众多顶尖FA相似,易凯资本加速布局海外市场。2016年易凯资本收购美国精品投行Siemer & Associates,是中国首家通过境外收购强化跨境交易的服务能力并拓展海外市场的FA。如今易凯资本的医疗健康投行团队,在中国和美国拥有超过数十名名专业人士,可能是全市场最大的医疗健康投行梦之队。
不仅仅定位于投资银行,汉能已经成为投行和投资双轮驱动的投资集团。早在2017年,汉能投资便管理及共同管理着等值约100亿元人民币的人民币基金及美元基金。汉能投资集团借助于其并购团队优势,驱动投资业务的发展,这与其它FA机构以私募融资为主,跟投为辅的策略不同,是其独树一帜的特点。
2015年创立的高鹄资本,最初以PE投资、并购起家,2017年才正式转型做FA,被称为“企业编外战略投资部”。高鹄资本最著名的交易案例是2018年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宣布以95亿美元的价格对饿了么开启全资收购,其在该笔交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正是因为该笔巨型并购交易,高鹄资本的平均交易规模成为市场天花板达25.2亿元/笔,即便剔除该笔交易,也达到10.2亿元/笔,仅次于华兴资本。因为高鹄资本出色的大型交易撮合能力,即便其聚焦单一赛道,也遥遥领先于其他的精品投行,是第二阵营FA的黑马。
高鹄资本拥有非常强的逆市交易能力,擅长将处于劣势或者遭遇逆周期的项目梳理出一个让投资人buy in的定位和故事。这与其“投资转型”和“买方思维”不无关系,也是其能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认知连接器”的重要原因。
自2014年FA行业变革的拐点后,FA行业从信息匹配的作用开始演化出三种流派:重度服务派FA、垂直精品派FA以及工业派FA。头部阵营大多是重度服务派FA,做企业及创业者的深度伙伴。实际上在FA行业,绝大部分FA属于垂直精品派FA,它们或是有自身业务特长,或者专注某些细分行业的,在小而美的赛道各显神通。
在第三阵营及以下的FA中,那些资源禀赋与当下风口相契合的FA,发展非常迅猛,硬科技、医疗健康和大消费是近期精品FA崛起的沃土,分别涌现出多家垂直精品化FA:
硬科技投资已然是当下股权投资圈的主旋律之一,其根本驱动因素是国家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为发展最优解。而在硬科技领域做的比较专和精的FA包括云岫资本和势能资本,两者最近频繁PR交易,其交易量显著增长离不开硬科技周期的背景。
云岫资本成立于2015年,彼时消费互联网如火如荼,2017年果断选择转型为科技投行。在云岫资本的视角中,硬科技与产业是强耦合的,硬科技投资很大程度上是产业投资的时代,所以云岫资本很早就在打磨自己的“产业投行”体系:不仅以产业和资本融合视角挖掘产业链各环节头部公司,还致力于构建产业相关生态资源。
截止2022年4月,云岫资本公开披露的硬科技交易达40起,仅2022年前4个月就完成11起,其正迎来一个结构性机会,快速崛起。
不管市场遇到何种波动,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节奏稳定攀升。主要受老龄化加剧以及医疗医药技术突破的驱动,在疫情的加速下,医疗健康领域在近几年成为了资本青睐的香饽饽。乘着“东风”,医疗健康FA交易量和金额显著增长,其中就包括医疗健康FA做的非常出色的浩悦资本、凯乘资本和生命资本。
浩悦资本创立于2014年1月,是专注于中国医疗健康企业的精品投资银行。浩悦资本选择医疗健康这一赛道,与自身管理团队的“医疗健康基因”有密切关系,其管理团队拥有平均超过 15 年医疗健康投资、并购和企业管理经验,团队成员绝大多数有医疗学术或者产业背景,其可能是市场上最强调医疗背景的FA之一。
浩悦资本是医疗健康行业最垂直的FA机构。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81起历史 FA 交易中,78起为医疗健康垂直领域,占比约96%。随着财务顾问业务的扩张,浩悦资本遵循投行和投资双驱动的趋势,2021年建立医疗产业基金,追求长期收益。
棕榈资本是一家2018年成立的新锐FA机构,其专注于新消费时代的新人群,新场景和新趋势。椰子树的Logo和绿色的搭配让棕榈资本与其它精品FA的专业理性的格调颇为不同,其更具有年轻人的Chill和随性的调性,是一家颇具调性的年轻FA机构。
过去2年对棕榈资本来说收获颇丰的年份。根据IT桔子数据库显示,过去2年棕榈资本完成32笔新消费相关交易,占总成交量的71%,其中23笔交易是A轮或者更早期的融资,包括:茶小空Teakoo、MOODY、C咖和可可满分等新零售品牌的早期融资,这表明棕榈资本在新消费项目早期融资上颇具影响力;此外,棕榈资本在后期项目上也有斩获,过去2年帮和府捞面完成2轮合计12.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因此行业内声名鹊起。
第四个阵营的FA在本文没有被归类于在任何层次,因为它们是市场上比较特殊的存在<工业先锋>。工业先锋FA或是像以太资本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早期项目FA的服务模式,进行工业化运作;或是像青桐资本将融资服务流程拆分成了几十个标准模块,由不同小组在同一流水线上相互协作。它们在早期投融资领域影响力甚广,与其它FA竞争,以量取胜。
后来,华兴Alpha裂变出逐鹿X,独立运营。李晶则离开以太资本,成为华兴资本投资的另一家早期FA机构小饭桌的CEO。以华兴系为代表的互联网派,抢占了早期FA市场。IT桔子数据显示,在2021年交易市场整体创新高的背景下,华兴Alpha仅公开完成了10笔交易,近期表现平平。
据官方数据(非IT桔子数据)显示,2016年,以太资本完成480笔交易,光从数量上,超过了中国所有FA机构。阿尔法完成145笔交易,排名第二。但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泰合资本的平均交易规模(8.8亿元/笔)是以太创服(0.9亿元/笔)的10倍,以太资本为代表的互联网派,和泰合资本为代表的重度服务派在平均交易规模上呈现出了惊人的差距。
归根到底,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渠道,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投资的本质,是 “people business”,是以“人”为核心完成。
即便受到疫情和国际局势的冲击,中国创投市场在持续向国际化和硬科技化演变,FA行业开始进入FA 3.0。我们站在目前这个时点,如同站2014年FA 2.0的开篇,未来充满可能和希望,无法明晰路径。但可以肯定的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FA 2.0的格局无法永远延续,FA 3.0时代必将有新的“巨头”和“黑马”涌现。
那时候再写一篇FA 3.0的格局,与此本对照,可能会有一种辛弃疾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