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新能源研究员的热度和2013年-2015年十分吃香的TMT研究员可以类比。不过时过境迁,如今TMT的风头已经被各种赛道股盖过,各券商研究所TMT分析师的人气也已不如当年。
机构热招新能源研究员
自2020年以来,新能源板块已经成为投资的关键“胜负手”。最近一段时间,创业板指数的持续上涨也主要是受到了第一权重股宁德时代(SZ300750,股价544.8元,市值13296亿元)等新能源产业链个股的带动,如果你手中的持仓没有新能源个股的话,很有可能是赚了指数不赚钱。
在猎聘上同样可以发现,在最近一个月内,有一些券商的资管等部门招聘新能源方向研究员,其中有一些职位的最高薪水开到了百万税前年薪。
此外,现在招聘新能源研究员的还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有的机构同样能给出最高将近百万的年薪。
对于目前新能源研究员的市场行情,记者采访了多位金融猎头。某金融猎头告诉记者,相比其他的行业,目前机构对新能源研究员的招聘确实要多一点。他的感受是,最近一两年机构对新能源研究员的需求要多于往年。另外一位猎头则指出,招新能源研究员的机构主要是券商和公募基金。
分析师们纷纷“打不过就加入”
一些转型比较快的行业团队已经为自己新贴上了新能源标签。比如,此前研究口线为有色金属行业的海通证券金属团队目前已经转向新能源车领域的研究。近期,团队曾发布过一篇关于比亚迪“元”的拆解报告,受到了较多关注。该团队首席日前曾宣称,“我们接下来要用1万小时定律研究汽车,每天工作15小时,3年我就可以出师了。”
此外,还有更多的传统行业研究员虽然没有明确转型新能源方向,但也会在传统行业没有行情的时候“见机行事”。例如,近期,一些建筑行业研究员会把推票的重点放在所谓的“新能源基建”上。
“又来了,每次都是这样。”曾在某大型券商自营部门工作多年的许先生,从“新能源研究员的风光和其他行业研究员受冷落”现象中看到了熟悉的一幕,“传统行业研究员大量被裁或者转行业的时候,这些被抛弃的行业就来机会了,比如之前的煤炭、钢铁、航运行业。”
事实上,目前一些已经贴上“新能源研究员”标签的分析师在前些年研究的可能是另一个领域。许先生告诉记者,其实现在一些新能源研究员也是半路出家,“以前并不是看新能源的”。据他介绍,某头部券商新能源首席,以前研究的是环保公用事业。
“其实都是时势造英雄,研究员的能力其实都差不多的,就看谁的行业有机会,谁就更容易出名。”许先生指出。
相似的一幕正在重演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如今新能源行业研究员的热度好比2013年到2015年的TMT行业研究员。
最近两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TMT板块市场表现的不断势弱,TMT研究员的江湖地位也随之明显下滑。
以最近一个月为例,在在线路演平台进门财经上,以新能源作为关键词搜索,业内各券商召开的各类新能源主题路演超过了90场;相比之下,TMT的相关主题路演就要少不少,最近一个月内TMT相关路演大约有36场。
另一方面,卖方行业如今对于新能源如此推崇的背景是,当前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对于新能源的重仓持有。
据申万宏源近日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持股分析研报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对电力设备持仓占比在今年一季度的18.4%进一步上升2个百分点,于二季度突破20%的阈值至20.4%。与此同时,二季度公募基金于配置底部继续全面减仓TMT。据申万统计,公募基金TMT板块今年二季度的配置系数处于2010年来4%分位,配置占比也跌至2010年来27%分位。计算机、电子、传媒、通信几乎所有TMT子行业均受减仓。
然而,在新能源板块高烧不退的当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迹象。例如,最近一些跨界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受到了各方的关注。沐邦高科、*ST未来、福鞍股份等多家跨界布局新能源的上市公司分别就近期开展的投资合作项目、资产收购事项、募投项目的实际进展召开投资者说明会。
其中,沐邦高科已披露了多份关于TOPCON光伏电池项目的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但公司主要从事益智玩具等业务,未从事光伏电池业务,亦无TOPCON光伏电池生产技术储备,尚无TOPCON电池人才团队。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仅0.69亿元、净资产仅9.36亿元,显著低于公司前期披露投资框架合同规模,项目投资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沐邦高科月线图
这不免让人想起了多年前相似的一幕。当年TMT行情火爆的时候,A股各行各业的上市公司纷纷跨界互联网,但现在回过头来看,真正转型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反倒有不少公司因为跨界并购积累了高额的商誉而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