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国家⼼理咨询师⼆级(技能及第四章)全套教材
第四章、正常异常⼼理区分
标准化区分(李⼼天)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理学的区分三原则
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性原则
A形式和内容与客观环境保持⼀致性B两个包含在此原则下的精神科临床标准a⾃知⼒——对⾃⾝状态的反映错误;“⾃我认
知”与“⾃我现实”的统⼀性丧失b现实检验能⼒——认知与客观现实的⼀致性是判断主客观是否统的前提②⼼理活动的内在协调
性原则:各种⼼理过程协调⼀致,形成统⼀体⼼理过程,⼼理过程⼀致性破坏,表现异常状态
③⼈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格⼀旦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情况下,⼈格稳定性破坏提⽰⼼理活动出现了
问题
5、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下降,对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
感觉减退: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僵状态、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器
质性疾病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脑外伤综合症
6、知觉障碍
错觉:对客观事物的歪曲,不能接受现实检验、有恐怖性质
幻觉:⽆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是⼀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根据感受器官——听(⾔语幻听⽐⾮⾔语多)、视、嗅、味、触、内脏性
动、位置不准确,与客观事物不⼀样)
根据特殊条件:功能性、思维鸣响、⼼因性
7、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奔逸:兴奋性的,思维活动量增加和联想速度加快;多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思维迟缓:抑制性的,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思考吃⼒、反应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思维贫
乏:
内容空虚、词汇贫乏、⽆明确应答性反应或简单,但语速并不减慢;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症状